医疗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首先是要公平,其次才是要效率,连产业化的概念都没想清楚呢,就来谈什么应不应该产业化的问题为时过早。让市场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这是没什么错的,但如果把市场化理解为政府应该逐渐的退出,让投资主体靠自己的经营行为发挥作用的程度越来越强的话,那就会有问题了,因为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公共财政用于人民健康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政府更应该可能拿出更多的钱用于公益性的投入上,而不是说社会越发展,公共健康问题也越应该由个人行为来解决。
没有人知道,“医疗产业”这个名词到底产生在哪年哪月,但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成长”,并且引发了无数人的联想和冲动,尽管政府方面一直对此未有任何说法,但是,人们一方面似乎从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中读出了太多的弦外之音;另一方面,现实中从来就不缺少对新生事物的跃跃试试者,在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市场的鼓噪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医疗行业这块巨大的蛋糕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资本也就在这种氛围中粉墨登场了。
尤其在非典之后,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提速,“医疗产业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资本市场也自然在涌动着种种的激情。
人们普遍相信的一个论据是:目前中国年人均医疗消费只有31美元,而美国年人均医疗消费4090美元,德国2339美元,德国与美国分别为中国的70和130倍。在美国,医疗消费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4%,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还不到4%。美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消费大约为1万亿美元,中国为400亿美元,只是美国的1/25。以中国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89404亿元计算,只要医疗消费能占到10%就是8900亿元,照此计算,医疗行业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着投入总量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收费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在我国,占社会总人口不足2%的大中城市拥有80%以上的医疗机构、人才和经费,而拥有总人口80%以上的广大农村则缺医少药。2001年,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1.6万家,床位总利用率仅为60%,许多中小医院的床位利用率更低至30%以下,而靠医院收入生存或真正赢利的医院还很少,上万家中小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医疗机构迟早会成为“摇钱树”甚至支柱产业,只要成功的运作,无论是卖出还是寻找机会上市都可以带来丰厚和稳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