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锆、铪冶金技术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联合攻关,1960年解决了锆、铪分离技术,制取了原子能级海绵锆。1963年,上海合利冶炼厂开始了海绵锆的工业化生产。20世纪60年代末期,遵义钛厂和锦州铁合金厂建成了海绵锆和海绵铪生产车间,形成年产200吨海绵锆、4吨海绵铪的生产能力,使我国初步具备了海绵锆工业化生产的基础,并成为当时少数几个具备工业化生产海绵锆、铪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因需求骤减,核级锆生产线全部关停,仅锦州铁合金厂保留工业锆生产线,主要生产少量火器锆。
1997年辽宁锦州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恢复年产100t原子能级海绵锆和2t原子能级海绵铪的生产建设,2001年该生产线开始运行。锦州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恢复建设时,除锆铪萃取分离工艺采用我国20世纪80年代较为先进的“N235、P204—硫酸体系萃取分离工艺”,其它工序仍采用20世纪70年代的技术,与国外锆铪工业相比尚有相当的差距。
朝阳百盛锆业完成了“原子能级海绵锆制备新工艺应用研究”项目,并且建成了年产150吨原子能级海绵锆的生产线,产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原子能级海绵锆的要求。该新工艺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目前我国生产海绵锆的厂家主要集中在辽宁,包括中信锦州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原锦州铁合金厂)、朝阳百盛锆业有限公司、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工业级和火器级海绵锆,核能级海绵锆基本依靠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