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光伏产业这块在低谷徘徊已有两年。美国、欧盟相继展开的反倾销调查,让企业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近日,河北一家集团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刘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
刘军坦言,反倾销调查说白了就是针对你的低价开刀,但中国光伏企业众多,外贸出口对象又过于集中,僧多粥少,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让人既头疼又叫苦不迭。
“国内光伏企业竞争的惨烈现象,其实在所有出口产业中都存在。压价自残抢夺国外市场,最终却被冠冕堂皇地赶出市场,这都快成中国出口企业逃不掉的宿命啦!”刘军说。
同质化竞争加剧给别人留下讨伐的口实
近些年,世界范围内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可谓绵延不绝,处罚之重也往往是“一锤定音”,但中国企业就像潮涌,一波一波地去经历涨潮退潮,乐此不疲。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至2011年年中,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922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达825起,远远高于位列第二的韩国的278起。
人们可能为此愤愤不平,外国人一边享受中国的低价产品,一边以低价做武器打击中国的制造企业,天理何在?
经济学家朱少平表示,看待这个问题,既要有现实的眼光,也要有历史的角度。毋庸置疑,任何反倾销调查都摆脱不掉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但原因也并不就是如此单一。中国经济起步初期,资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处在较低水平,产品价格竞争优势较大是客观存在,西方的反倾销调查多是别有用心。但在现阶段,中国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相互压价抢夺市场,给别人留下讨伐的口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光伏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美国商务部已经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案作出终裁决定,认定中国出口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如若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的调查受到美国“双反”裁定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这个最大的出口市场也必将遭受重挫。
中国的陶瓷业目前也在苦熬日子。从欧盟征收高达73%的反倾销税,到韩国征收9.14%—29.41%的反倾销税,再到阿根廷等国的反倾销调查,陶瓷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倾销调查大潮。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2010年,中国瓷砖产量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已占全世界产量的50%;卫生陶瓷产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占全世界产量的30%以上。产能的急剧放大,使得陶瓷企业间的价格战同样打得如火如荼。
从一件接一件的事例中,国人特别纠结地发现,面对市场蛋糕,许多中国企业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一哄而上,这让中国企业发展陷入发展的怪圈,其周而复始,甩也甩不掉。
缺乏核心技术企业只能随波逐流
朱少平表示,很多中国出口企业只满足于做低端的加工商,靠骨头上啃肉来挣点辛苦钱。而真正想做品牌的企业,在低价竞争的环境下,利润不断受到压榨,研发常常难以为继。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常常花大笔的银子来支付专利费,将大头利润拱手相送给国外企业。至于高附加值的高端竞争,只能望洋兴叹。
中国的LED产业曾遭遇三次反倾销调查,一度溃不成军。受政策和未来增长潜能的诱惑,再加之进入门槛低,各路资金曾经纷纷扎堆LED照明产业,造成下游恶性竞争。截至2011年年底,仅深圳市倒闭的LED照明企业就超过80家。而在该市的2000多家LED企业中,大部分属于封装和应用的低端领域,对产品生产至关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荧光粉的生产企业竟然一家都没有。据悉,目前全球LED领域的技术和专利,一半以上被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少数大公司拥有,中国的LED企业只能挣辛苦小钱。
缺乏核心技术,使中国企业只能随波逐流。经济繁荣时,价廉物美是中国产品的美好标签;一旦经济不景气,国外无论如何都会把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赶出市场。所以,没有利器在手的中国企业,即便不计成本地抢夺市场,干得也只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中国产品的价格成本中还有一个优势正逐渐消失,那就是劳动力红利。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随着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不再增加,中国将迎来人口红利转折点,严重的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也许转眼就到眼前。
朱少平表示,在创新发展的时代,市场就是奶酪,谁先发现、谁先占领,谁就能吃得最多最饱,跟随者往往只能打个简单的牙祭。所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品牌,独此一份,让别人没得选择,才是企业未来的发展之本。对于貌似深受反倾销之苦的企业,没必要一哭就来安抚。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面前,让他们在市场中淬炼,能生就生,不然就让市场来做选择,也好借此成就一批有想法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