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政策法规 >> 最新 >> 船  舶 >>正文
多部委调研 船舶航空业扶持力度有望加大
发布时间:2013-01-28 13:28:06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日前从有关渠道了解到,高层近期对船舶、航空行业密集调研,有意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扶持力度。据悉国家多个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十二五”后三年(2013-2015)船舶工业行动计划》,国家将对重点企业进行财政、金融、税收方面的支持;备受各界瞩目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于近期出台。 

  多部委密集调研 

  种种迹象表明,去年以来,高层对于船舶航空行业的关注正在加强。2012年9月4日-6日,国务委员马凯、工信部部长苗圩、国资委主任王勇、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等前往陕西,调研了包括西安航空发动机在内的多家航空企业。多部委2012年也曾赴上海调研船舶行业发展情况并正研究制定相关的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2013年将是军工行业相关政策的密集发布期,军工板块受政策驱动的因素正在逐步增强。 

  造船面临多因素利好 

  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世界第一,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船舶出口额突破400亿美元,“十二五”我国船舶工业将进入由大变强的阶段。根据《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到2015年我国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十二五”期间行业年均复合增速14.87%,出口年均增长82.06%。 

  根据行业数据,当前中国造船企业数量已由2008年的上千家减少至380家。市场预计,2013年随着手持订单的减少,船企对于新订单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船价将进一步下行。虽然从2013年开始全球经济有望触底,但运力的过剩将难以推动新订单的复苏,造船产业链回暖时日还较遥远。因此,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记者了解到,国家多个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十二五”后三年(2013-2015)船舶工业行动计划》,国家将对重点企业进行财政、金融、税收方面的支持,这将对船舶制造行业构成利好。 

  各地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也将为造船行业带来进一步机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以及《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出台,将有力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为船舶工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记者还了解到,2012年11月29日,国家开发银行船舶融资中心在大连成立,中心是该行成立的首个专门支持某一重点行业的总行业务部门。开发银行将利用船舶融资中心这一平台,运用中长期投融资手段,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造船业、航运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推动我国航运、造船事业的发展。 

  发动机重大专项引关注 

  备受各界瞩目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于近期出台。根据已有信息,该专项预计投入至少千亿元资金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这是迄今为止所有重大专项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 

  业内人士预计,高达千亿元的专项研发资金如果能落实到位,将有效弥补国产飞机发动机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不足这一长期“短板”。随着专项的实施,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对于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板块的整合预期,也将进一步增强。 

  在整个飞机制造过程中,航空发动机投入最大、研制周期最长、技术难度最高,是影响整个飞机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内飞机制造业木桶上的一块短板。过去国内航空发动机专利引进或测绘仿制的发动机型号过多,延续时间过长,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造成国产飞机普遍动力不足。 

  业内人士分析,参照“十一五”有关重大科技专项政策,预计专项方案中除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外,或还将通过制定相关采购管理办法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 

  除政策驱动外,国海证券(000750)认为,2013年影响军工行业的因素还有事件性驱动、国防投入增长及装备更新、军工资产证券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等。特别建议关注军工集团资产整合、新型军民用飞机打开市场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业绩转变的投资机会。  记者日前了解到,有关部门已将船舶行业去产能化列入重要议题。多部委有望于近期再次召开“十二五”后三年(2013-2015)船舶工业行动计划专项协调工作会。业内人士建议,政策应着眼于未来、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引导船舶行业走向高端环保和走向深水海工。有关部门应考虑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建造和购买大型海监船舶。 

  据报道,多部委曾赴上海调研船舶行业发展情况并正研究制定这个行动计划。 

  据中国船舶(600150)工业行业协会数据,2012年1-11月,我国船舶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趋缓,船舶出口下滑,经济效益回落,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相关分析机构认为,2013年随着手持订单减少,船企对新订单争夺将更加激烈,船价将进一步下行。虽然2013年全球经济有望触底,但运力过剩可能将难以推动新订单复苏。 

  由于新船订单萎缩和前期付款比率大幅降低,会使造船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有专家表示:“预计有50%的造船厂将在未来2-3年内破产。” 

  分析人士表示,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对钢铁、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具有较强带动作用。行动计划将对重点船舶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在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让船舶行业度过去产能化艰难时刻。 

  由于“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海洋经济大发展将为船舶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提供新的市场机遇。我国船舶市场需求已呈现结构性变化,LNG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节能环保型船舶和特种船舶、远洋渔船、渔政船,沿海及内河大型船舶都将会有一定规模的需求。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报告明确,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受经济周期影响,船舶行业大环境欠佳,但多数专家认为,我国船舶市场的需求正呈现出结构性变化,LNG船、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和特种船舶都将会有一定规模的需求。其中,包括来自国家海洋局的海监船需求。 

  细分领域现活力 

  专家认为,海监船催生的需求有利于行业复苏。 

  中国海监的主要职能是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国家管辖海域(包括海岸带)实施巡航监视,查处侵犯海洋权益、违法使用海域、损害海洋环境与资源、破坏海上设施、扰乱海上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并根据委托或授权进行其他海上执法工作。海监船舶正是完成以上海上执法、海洋调查和环境监测等任务的工作平台,也是履行维护海洋权益、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职能的必要装备之一。 

  据《中国海洋报》报道,截至2012年末,中国在编千吨级以上的海监船舶已增至29艘。此外,为适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海监维权巡航执法工作的需要,未来仍将有数艘船舶相继入列中国海监船舶体系,相信后续会有相关的支持政策出台。 

  实际上,手中握有海监船业务的企业确实因为获得大量订单而相对较好。据人民网(603000)公开报道资料显示,武船重工近年来已先后承建了5种型号的海监船共11艘、维修3艘,2012年在建的有8艘。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自2011年中至2012年7月已成功中标12艘海监船建造项目。太阳鸟(300123)公司曾一次性获得国家海洋局27艘海监船的2.16亿元订单。据了解,2012年以来,部分造船企业已根据市场变化,将海监船作为业务转型的一个方向。 

  据相关报道,结合国家海洋局官方网站信息,我国重点海监船舶制造项目历程大致如下:2004年启动中国海监船舶制造项目一期招标,当时总计建造6艘海监船,其中3000吨级1艘、1500吨级1艘、1000吨级4艘,并陆续于2005年底前交付使用。项目二期始于2008年12月,共计7艘海监船招标,其中3000吨级1艘、1500吨级2艘、1000吨级4艘,并陆续于2011年底前交付使用。项目三期已于2012年启动,并将招标总量增加至19艘。 

  关注“一大一小”公司 

  在受益海监船催生需求的公司中,中船股份(600072)和太阳鸟“一大一小”两家公司值得关注。 

  太阳鸟四成收入来自于特种订单,2012年上半年,其特种艇实现收入8451.5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02%。自2010年至今,公司中标了海洋局海监船、艇巨额订单。公司2012年前3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至3.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6%至3600万元。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太阳鸟收购珠海雄达将使产能快速扩大,同时期待公司改进营销模式,重点发展公安部边防局、海关总署等大客户后的业绩成效。2012年12月24日,太阳鸟公告其子公司广东宝达与海关总署物资装备采购中心签订了《80吨级海关沿海监管艇采购合同》,合同金额为9840万元(合同收入占太阳鸟201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的21.21%)。 

  中船股份九成收入来自于大型船舶钢结构及配件业务,随着我国海监船逐渐向大型化发展,公司亦有望受益。2012年上半年,公司船配业务板块收入有所下滑,但该板块毛利率的提升支撑了毛利润的同比微增。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2年12月公告,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所持有的34%的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船舶(600150)工业集团公司。中船集团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拥有大批业内实力资产。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