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机电企业 >> 企业动态 >> 电工电气 >>正文
国家电网740亿华东联网项目被指浪费 审批涉违规
发布时间:2013-04-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20日,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进行变电站场平施工,线路基础试点,项目正式全面启动。

这是国家电网公司继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后的第三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也是华东电网交流特高压工程(下称“华东联网”)的第二项大手笔。

随之而来,争议的声音也再度响起。

“可以花‘小钱’解决的事,却选择花‘大钱’来干,浪费的每一分钱都是从老百姓手中收来的电费。” 国家能源局“十二五”国家电网规划专家组成员曾德文对本报记者说。

近来,多位电力行业专家质疑,正在建设的华东交流特高压项目审批过程违反国家要求、项目缺乏必要性、存在安全隐患等,或对国家资金造成浪费。根据国家电网上报国家发改委的资料,建设淮南-南京-泰州-苏州-上海交流特高压工程,静态投资260.5亿元;建设浙北-浙中-浙南-福州-厦门交流特高压工程,静态投资298亿元;在建中的淮南-皖南-浙北-上海交流特高压工程,静态投资185.4亿元。

“华东联网”初期建设工程量及投资为:1000kV线路总长2×2339km,1000kV变电容量5700万kVA,静态投资总计743.9亿元。

“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项目本身是妥协的结果。”原清华大学教授王仲鸿对本报记者说。他认为,正是由于业内专家持续8年的反对,让国家电网公司原定的用交流特高压,将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的三个区域电网连接成一张“三华电网”的计划搁浅,转而在华东地区建设规模更小的交流特高压联网。

电力专家们认为,即便仅仅是“华东联网”,也依然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存在一定不合理。

突如其来的核准

对于交流特高压项目,国务院领导批示按程序进行科学论证。国家能源局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和专家组进行受理,电监会多次召开有关座谈会,但处在论证当中的项目却仍然获得核准。

同为特高压,直流特高压与交流特高压却面对着完全不同的舆论环境。对于前者,业界专家并没有质疑,而对后者则争论了八年之久。

争论的分歧点在于,反对者认为,直流如同一个电力通道,交流则是一个电力网架。通道只需要两条线路,成本低、安全性容易控制;而网架的建设每隔一段都需要建设变电站,成本高、安全性存在隐患。

国家电网公司则表示,交流特高压主网架能满足大型能源基地电力输送要求,为中东部负荷中心大规模接受电力构筑坚强网络平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清洁的电力保障。

王仲鸿对本报记者表示,通常情况下,700公里以内的电力输送,直流与交流的成本差不多,但超过了700公里,直流输电就更便宜。中国远距离输电大都在1500公里以上,这时直流输电比交流要便宜一半。

国家电网公司在华东建设的正是交流特高压网架,即要用交流特高压搭建一个覆盖华东五省的交流特高压环网。这种技术选择就注定会有争议,而争议首先发生在核准环节。

“华东联网”大体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安徽-浙江-上海;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目前,前两个项目已经获得核准。

几年前,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用交流特高压建设“三华电网”之际,国内多位电力专家就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向国家高层和有关部门反映交流特高压联网的不合理。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对这一项目做出了批示,要求依照程序、进行国家级的科学论证、充分听取不同意见。

因此,除了在2006年开工建设了一个试验示范工程外,国家电网公司“三华电网”规划的项目一直没能获得审批。

2011年7月8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正式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小组,并邀请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19人,组成“十二五”电网规划专家组。该规划中的部分研究工作,就是针对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华电网”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论证。这让反对交流特高压的电力行业专家们看到了希望。

“如果能拿出技术经济性更好的方案,就不需要建设交流特高压了。”专家组成员之一曾德文说。

当年9月27日,“十二五”电网规划的研究工作仍在开展之中,国家能源局还在当天召开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评估专家研讨会和“十二五”及2020年全国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评估专家讨论会。然而,也在这一天,国家发改委却下达了“安徽-浙江-上海”的交流特高压输电工程项目的核准意见,也就是“华东联网”的第一条线路。

“匪夷所思,”曾德文说,“论证还不充分的情况下,怎么就核准了呢?”

同为专家组成员的王仲鸿对此也很不理解。“这不是一个没有异议的重大工程。八年来,反对专家签名五次反映问题,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按程序进行科学论证。国家能源局为此又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和专家组进行受理,电监会都多次召开有关座谈会,但都因故不了了之。”他说。

此后,反对交流特高压的电力专家多次发文质疑对该项目的核准,同时向国家高层反映情况。

今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再次核准了“华东联网”的第二条线路,即上述刚刚开工的“福建-浙江”线路。

“这边让我们做着规划,另一边却把项目核准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让我们做规划干什么呢?”王仲鸿对本报记者说。

迟到的评估

已经开工的交流特高压项目在核准之前,没有经过国家级的评估。在电力专家的质疑声中,新的一条交流特高压项目终于委托给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但评估工作迟迟没能启动。

类似“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这样的重大项目,业内认可的审批流程惯例应该是:国家电网公司提出项目方案,交给设计院设计;完成设计后,交给电力规划院评审;评审通过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国家发改委拿到方案后,交给第三方评估,再根据评估意见来审批。

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长丁功扬认为,在上述两个交流特高压项目的审批上,第三方机构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下称“中咨公司”),但国家发改委却在没有经过中咨公司评估的情况下,核准了共计投资额数百亿、倍受争议的项目。

“通常国家的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会委托我们进行评估,我们就组织专家组来评,以我们公司的名义给出评估意见,国家发改委根据我们的意见来审批。”中咨公司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他介绍,虽然国家发改委与中咨公司的业务合作非常密切,但国家发改委对评估意见结果的影响力并不强。

“因为项目都是找专家组来评估,不是某一个专家的意见,最后的结果要盖公司的章,所以要经得起科学和历史的验证。”上述中咨公司人士说,“我们出了评估意见,也不是说国家发改委就一定会参考,但通常我们否定的项目,国家发改委也不会核准。”

他表示,中咨公司的收入并不是来自于接受评估的单位,而是由国家财政支付,所以评估结果相对独立性强。但与国外的类似机构相比,仍然有差距,所以“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项目跳过中咨公司的评估,他并不觉得意外。

在电力行业专家不断向高层和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情况之后,国家发改委在“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第三条线路的审批之前,终于委托给中咨公司进行评估。

“如果我们之前不反映这个情况,第三条线路可能也会不经评估就核准的。”丁功扬对本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咨公司在3月5日组织专家召开的评估专家组准备会上,专家组成员中既有交流特高压的反对者,也有支持者。

根据这次预备会的结果,评估工作将分为三个部分陆续展开。首先就是要调研示范工程,然后到华东地区调研电力系统的情况,最后进行综合评估。

这也是支持方和反对方的专家进行研讨论证的机会,将对华东交流特高压项目进行一次更加充分的评估。

然而,预备会结束已近两个月,后续评估工作迟迟没有启动。曾德文很担心,评估会一直拖下去。

对于业内关于项目审核及评估的疑问,本报记者也向发改委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应。

“必要性”争议

国家电网公司认为,华东交流特高压项目可以解决华东电网现阶段遇到的安全问题,而反对者则认为有更加廉价和有效的替代方案。

丁功扬认为,在核准了“华东联网”第一条线路之后,再核准新的线路是“错上加错”。因为,这个项目本身并不是必要的。

关于“华东联网”的必要性,国家电网公司在该公司的《华东电网‘十二五’规划》中已有论述,主要的立足点在“电网安全”。

一方面,该规划认为,目前华东电网存在“短路电流超标”的问题突出,建设华东交流特高压电网“可有效解决短路电流超标问题”。

“短路电流”理论上是指线路出现短路情况下的电流,需要用开关切断故障支路,超高压开关可以切断的短路电流一般为50千安,最大的开关可切断63千安。如果大于上述数值,电网因切不断故障而不能运行,因此对电网的稳定性有重要的破坏性影响。

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称,华东电网“今后随着负荷增加,电网联系更趋紧密,变电站布局更加紧密,短路电流超标呈扩大趋势,严重威胁电网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在该项目的论证中提供的数据显示,华东电网的短路电流超标问题突出,超标厂站达到18座。其中,短路电流水平最高的武南站达到了101伏千安,超过了电网所允许的上限63千安。

“这是把所有电源都集中到一点的时候出现的数据,短路电流肯定很大, 101千安是实际电网运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数据。”曾德文对本报记者说。

他认为,解决华东电网的短路电流问题,关键是构建合理的电网结构,而不用花750亿元来建设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

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之中的《“十二五”电网规划》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认为华东电网可以不必建设交流特高压项目,而通过优化现有华东电网的主网架和电网结构,更有效地控制短路电流,投资经济效果更好。

“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为解决短路电流问题而提高电压的。”丁功扬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短路电流将有增无减。”

另一方面,国家电网在上述规划中称,华东地区用电需求大,从其它地区调入的电力越来越多,现有的华东电网“承受能力不足”、“发生多回直流同时闭锁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电网存在大面积停电风险”。为了支撑直流特高压多馈入,需要建设交流特高压环网,与现有的华东电网形成“强交强直”的电力交换平台,受电能力和抵御严重事故的能力都将进一步提高。

丁功扬则认为,即便华东电网不建设交流特高压,现有的华东电网完全可以承受直流输电,不存在安全问题。

中国南方电网的交直流并列运行情况比华东电网复杂,而且未来将建设更多的直流输电线路以向南方电网供电。但南方电网的规划研究成果表明,南方电网承受多直流馈入能够维持较高的安全运行水平,运行可控、事故可防;综合比较还认为,考虑珠三角地区建设交流特高压环网来应对多直流落点的方案,其技术经济性反而更差。

“华东电网比南方电网的结构简单,借鉴南方电网规划研究的成果,华东电网解决直流馈入的问题也要简单得多。”曾德文说。

王仲鸿则认为,要解决直流馈入的问题,对现有华东电网进行改造就可以实现,成本是建设交流特高压环网的1/10。

但现在,丁功扬更加担心的是,如果未经科学论证,人为扩大向华东电网直流输电规模,会出现超越受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底线的情况,而这将给建设华东交流特高压环网制造一个理由。

华东交流特高网架建设应该充当起华东五省之间电力交换的角色,但五省之间电力交换的能力并不强,建成之后可能面临“无电可输”的命运。

在华东五省之中,上海、江苏、浙江都是电力调入省,安徽和福建则是电力调出省。华东交流特高压项目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华东五省之间的电力交换。

安徽原来是华东五省中唯一的煤炭调出省,但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资源情况的变化,从2011年起,安徽省就变成了煤炭调入省,当年的煤炭缺口为800万吨。而且,安徽省是中部地区电力需求增长最快的省份,安徽省也提出了“皖煤保皖电”的口号。国家能源局编制的全国电力流规划文件中也明确,安徽是缺煤少电的省份。

安徽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安徽省装机容量3532.13万千瓦,其中火电火电3222.49万千瓦。2012年夏季,安徽电网用电负荷连续2次创出历史新高,最大负荷达2130万千瓦,同比增长6.92%;用电量达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

2012年度,全省全社会累计发电量为1807.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3%;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为136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6%。在其用电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安徽省向华东电网供电的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64.7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了2.36%。

而且,如果新建交流特高压输电线,将造成输电和输煤相向进行,也是资源的浪费。

“煤炭从山西先到上海,再从上海运到安徽,最后再由安徽发电送到上海。”丁功扬对本报记者说,“安徽向华东主网送电的阶段性时机正在逐渐消失,安徽外送电力是不可持续的。”

福建省经信委的数字显示,去年前10月,福建省全省累计发电1356.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1%;全省全社会累计用电1318.23亿千瓦时,增长3.76%。仅有38亿千瓦时的富裕,外送电力的能力并不强。

丁功扬表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的交换电量仅为150亿千瓦时,而如果调整一下外送直流通道在华东落点的位置,连这150亿千瓦时的交换电量都不需要。“从华东电网的实际出发,根本不需要交流特高压网架用于省间

电力交换。”丁功扬说。

在他看来,这条直流输电线原来的规划本来就是不需要上海、江苏、浙江三省电力交换的,但建设时更改了规划中的落脚点,使得三省之间出现了电力交换。“这本来就是不应该出现的状况。”丁功扬说。

事实上,华东地区是我国缺煤少电的区域,每年都需要从区外输送电力进来以满足区内的用电需求。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显示,华东地区“十二五”期间区外受入电力规模达到6410万千瓦,占华东最大负荷的24%。“十三五”期间,随着负荷进一步发展,到2020年区外受入电力将达到1.25亿千瓦,占华东最大负荷的35%。

“华东五省都是缺能源,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们彼此之间不会有大规模的电力交换。”丁功扬说。

而从区外向华东电网送电的距离都在1500公里以上,这就突显出了直流输电的经济性。

“直流是名副其实的电力高速公路,可以从电源某地直达用电中心。”他说,“现在国内外在输电技术上侧重对直流输电的研究,发达国家的交流输电最高电压则停留在750千伏以下,这是世界输电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从这个角度上讲,国家电网公司的确是交流特高压技术的领跑者,因为几十年前这个技术已经被苏联和日本弃用了,现在后面也没人追。”王仲鸿说。

电力交换从何而来

反对者:收获和忧虑

专家认为,交流特高压试验工程应尽快验收并公布结果,在此之前应暂缓核准新的工程。华东交流特高压项目也应该建立数据定期公布的制度。

23位电力行业专家反对交流特高压项目已经持续近8年,对于交流特高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已经发表过很多文章。其中,曾德文是在网络上相对活跃的专家之一。不过,他在个人博客中发布的文章曾遭连续删帖。

“第一次被删帖时,我就联系网站的人,问他为什么要删帖,他说有压力。”曾德文对本报记者说,“我又发了几次,网站后来也就不再删了。”

现在质疑交流特高压的声音,不少都是通过曾德文的博客在网络传播,成为这些专家为数不多的发声渠道。

“很多人都说我们反对没用,但这几年的结果来看,我们这些退下来的老专家不断地发出声音还是起了作用的。”丁功扬对本报记者说。

他表示,前两条华东交流特高压线路被核准时的方案中,没有不同技术路线的技术经济性比较,在第三条线路的方案里就增加了这类比较。前两条线路核准时没有经过中咨公司评估,第三条就增加了评估环节。这都表明,专家们的质疑是有作用的。

但同时,反对交流特高压的难度却并没有变小。

“有人来劝我们,说建设交流特高压是花企业的钱,不是花国家的钱,让我们不用担心。”丁功扬说,“可是国有企业的钱就是国家的钱、是老百姓的钱,花每一分钱都应该慎重。”

而且,他通过测算得出的数字显示,华东交流特高压项目的投资巨大,按6.3%的利率来计算,每年的财务费用支出预计就将达到50亿元。“仅靠送电效益还贷根本是不可能的,还贷的唯一依靠只能是提高电价。”丁功扬说。

他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组织对晋东南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工程的专家验收,公布试验和运行的相关数据。在验收之前,不应该再核准新的交流特高压工程。华东交流特高压项目也应该建立数据定期公布的制度,可追溯的责任单位和相关负责人。

王仲鸿担忧的是:华东交流特高压项目上马所反映出来的并不是个别失误,而会形成一串工程错误链。“明白人只能希望体制加快改革。”他说。 

关键词: 国家电网 740亿 华东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