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再天花乱缀也不如实地考察来得印象深刻。
来自非洲苏丹的TarigElnefeidi,当地的一位知名涉农企业家,非常娴熟地驾驶着奇瑞拖拉机,绕收割机刚收完的稻田打了两圈后,满脸得意地摆出了一个胜利的pose。
7月21日,在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中非现代农业演示会上,来自非洲的29个国家的近200多名客人,兴冲冲地来到芜湖市南陵县万亩高产水稻示范区,观看并现场体验奇瑞农业装备水稻收获机与拖拉机带农具作业的演示会。
艳阳当空,汗流浃背,奇瑞重工的俏丽女员工服务也真是到位,演示结束客人上车后她们递上了发出馨香的面巾纸,远方客人的心沉醉了。
当天参加演示的奇瑞重工水稻收割机,是目前非常受市场欢迎、作业效果非常干净的双滚筒型收收割机――也非常适合非洲大陆粮食颗粒归仓现状的机型。据奇瑞农业装备人士介绍,其双滚筒水稻收割机搭载了大马力的专用发动机,动力强劲,可靠省油;采用了HST行走无级变速技术,使得在收割过程中速度无级可调,能够适应多种收割工况。其次,因收割机采用了油浸式湿式制动、液控式转向,可靠性更高,转向更灵活,操纵更省力;还采用了悬挂式支重轮轮式的设计,底盘更可靠,更耐用;整机重心超低的设计和宽轮距变速箱设计,整机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此外,奇瑞双滚筒水稻收割机的割幅设计为2m,收割与喂入匹配性好,喂入顺畅不缠草,其履带比同类产品更宽,接地比压小于20kPa,使其水田通过性更好,加上将割台与过桥一体式硬联接,使得割台升降幅度更大,同样利于在水田畅通作业,而且维护比较方便。对于广大用户来说,由于奇瑞的水稻机采用了双横轴流脱粒技术和可调筛片式往复振动筛,特别是经过二次复脱结构的处理,脱粒会更干净,清选效果更好,将收粮损失降到了最低。
现场有两位非洲客人,看到收割机作业演示手痒痒,在奇瑞重工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上阵进行收割体验。
当天上午,与会者还参观了奇瑞重工南陵新建成的万台水稻收割机生产车间。在这座以“装备领先”为建设宗旨的投入大、起点高的全球一流的现代化工厂,让来自异域的客人大开眼界,不少客人纷纷在产品前面合影留念。
据了解,目前奇瑞重工南陵工厂主要生产双滚筒型和东北专用型大喂入量两个平台的水稻收割机和播秧机、谷场烘干机;而在浙江临海收购的生产基地,则生产技术非常成熟的原艾格莱纵轴流技术水稻收割机。
7月19日至2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根据新华社的评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这次的中非合作论坛深化了中非合作领域,掀开了双方合作的新篇章。借着这次中非合作论坛的东风,7月21日下午举办的“奇瑞重工‘走进非洲’行动启动仪式暨中非现代农业发展高峰论坛”,云集了南非、苏丹、多哥、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塞内加尔、刚果、卡麦隆、加纳等国的使节、企业家和我国农业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近200名嘉宾,现场气氛热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53个国家总面积约3030万km2,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2%;目前非洲大陆人口总数已达9.24亿,占世界总人口14%,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1%。据世界粮农组织前官员、中国农机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介绍,农业是非洲经济的支柱,70%的非洲人口靠农业生存、70%的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就业、40%的出口收入集中在农业领域。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基本上仍属传统农业国,农业对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3%。非洲大陆水源充沛、作物种类丰富,积温条件好,非常利于农业生产,是世界粮食作物种类最多的大陆,除了玉米、高粱、小米、小麦、稻谷、大麦等粮食作物,还有非洲特产如木薯、大蕉、椰枣、薯芋、食用芭蕉等。据粮农组织统计,2007年非洲的谷物产量在1.43亿吨左右(同期世界谷物产量为21.01亿吨)。然而,非洲的土地使用效率极为低下,未开垦的存量土地面积巨大,土地耕种面积仅211万km2,占全部可耕面积(717.34万km2)的27%。总体看来,粮食短缺、农业生产劳动力匮乏、农机化水平低下等因素长期制约着非洲农业的发展,因此,非洲农业机械化需求迫切、农机市场潜力无穷,对于欲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片“蓝海”。
据非洲农业方面的专家介绍,非洲即使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仅通过提高可耕地利用率,就可极大增加粮食产量;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生产率低下,提高单产的潜力巨大。非洲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一直未能有显著改善,农业发展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仍然具有较大潜力。反观中国农业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传统技术加现代技术为驱动的、以提高单产为特征的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此外,非洲农业的目前投入水平很低,要素的边际产出很高,处于报酬递增的初级阶段。因此,向非洲土地追加投入的比较利益很高。马世青建议,非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切入点在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从国情与农业现状着眼,非洲农业现代化应借鉴发展中农业大国的经验,优先发展与当地农艺相结合的农机化,由此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这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具有战略思维的奇瑞重工,起点高、发展快,在上半年国内农机市场颇多斩获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加快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据奇瑞重工王红梅介绍,上半年奇瑞重工产业实现了成功拓展。特别在农业装备产业领域,奇瑞重工的产品已经涵括了从整耕地到播种、到田间管理到收获、到粮食处理加工等农业生产过程的所有机械装备,所涉宽度和深度令人瞩目。
在当天的演讲中,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阐明了公司“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展主张。他称,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制造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如何通过模式创新,使奇瑞重工实现更快捷、更稳健的发展,不仅是公司的追求,而且也是公司成立一年多来的不懈实践。
奇瑞重工成立伊始,就在北京单独成立了专注于国际市场的海外事业部,在北京能视界更宽、信息更灵,更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为更好地走出去,奇瑞重工还在大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同门兄弟,奇瑞汽车这家国内汽车第一出口企业,其优渥的国际市场资源、成熟完善的海外渠道无疑给了奇瑞重工共享的空间。目前,奇瑞在海外已经拥有了16个生产基地,已经建成了覆盖除主要发达国家市场外的海外销售服务网络,产品市场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1年底,奇瑞海外经销商网络达到1153家,服务网点1188家。
今年的6月21日,奇瑞重工还与安徽省农垦集团正式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安徽农垦在海外设有多个示范农场,并建立了良好的农业合作平台。据安徽农垦副总经理程军介绍,2010年12月以来,安徽农垦在津巴布韦的第一期项目选择了两个农场1800公顷土地作为试点经营,去年先后五批运抵的农机、喷灌机等大批农用机械设备共120多台(套),大大充实了农场机械作业能力,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在成功运营项目首期两个农场的基础上,去年11月又落实了当地两个农场的土地接管工作,总面积达到了5000公顷,种植烟草、大豆、玉米等作物2000多公顷。安徽农垦总投资8000万元的中国-津巴布韦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已报国家商务部审批中。据悉,奇瑞重工与安徽农垦之间将发挥各自优势,在市场、服务、机械装备及双向贸易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期间,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对非开展广泛交流和合作。奇瑞重工开展“走进非洲”战略,这是企业积极响应中非合作论坛精神,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助推非洲地区农业农机发展的一项举措。据悉,行动启动后,奇瑞重工将在非洲津巴布韦等地建立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点,并积极推出适应非洲市场耕种环境的产品,全面助力非洲现代农业发展。公司首先将在津巴布韦设立奇瑞重工农业装备销售和维修服务中心,为当地提供充足的农机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供“属地化”的农业装备产品组合,并为当地提供农机化“一揽子”解决方案。而随着企业在非洲市场地位的逐步稳固和拓展,奇瑞重工还将与非洲国家合作,在当地建立农业装备公司,实现非洲地区的属地化运营,辐射非洲区域市场。
鉴于非洲市场产品较多和短期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奇瑞重工此次推行了“差异化”市场战略,在销售各种拖拉机、耕种和收获机械等非洲市场“常规”产品的同时,针对当地耕整地要求较高的地域,大力推广桥式拖拉机等中高端农机产品,并对现有产品进行“适应性创新”,推出专门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环境的农机产品。
由于产品适应状况、用户消费能力、农业发展进程和资源禀赋的相似性,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地成为目前国内农机企业的出口优先地区,特别是市场潜力巨大的非洲对中国农机企业无疑意味着机会。针对非洲市场,国内企业不应仅仅着眼于产品的出口,而应像奇瑞重工一样探讨深度、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降,中非双方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展开合作,范围涉及种子、化肥、农药、栽培模式、农业装备等。在农业装备领域,有关方面专家建议,一方面深入开展非洲各国与中国政府间的项目合作,通过援非项目、中非投资项目等展开合作,并深入开展专业领域的人才交流与培训,促进双方农业装备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中非双方的企业间合作,扩大双方商贸合作与投资。非洲企业选择中国有实力的农业装备企业进行广泛的企业间合作,在技术转让、联合开发、整机出售、金融租赁以及属地化投资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实际上,国内已经有企业开展多种实践。如已知的中国农机院旗下企业中机美诺在津巴布韦建成的中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这家由中国政府出资、中机美诺负责承建并提供生产全过程农业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中心,占地109公顷,集农业技术实验、示范、培训、推广功能为一体,在十四个援助非洲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示范面积最大,前不久曾迎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到访。
业内人士观察认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我国农机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将进一步显现。2011年我国农机产品出口交货值达到211.41亿元,同比增长15%。在利好因素的刺激下,预计2012年和未来几年我国农机出口还将继续发力,保持良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