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富士康公布年度最大的业绩亏损以及相关负责人的频繁更换,业内顿时掀起一股关于代工工厂到底走向何方的讨论。然而,在笔者看来,在当前的产业形势下,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单纯的代工工厂或者是产品生产产能,更重要的是关注结构性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市场需求与产品供应间有效对接的问题,只有真正实现了两者的高效对接,整个产业才能真正摆脱单向向用户推广产品的传统发展逻辑,构建起与用户一起创新产品的全新发展格局。
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后,全球产业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发展逻辑,而这种产业运行逻辑正随着时代特征的变化而变化。在产品短缺时代,企业形成了工厂式的发展思维,此时规模论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则,只要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便会不断带来市场以及收益的增长,这便造就了福特式的大规模生产模式。而随着全球产业进入过剩时代,这种工厂式的发展思维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此时驱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越来越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产品创新,也就是产品功能属性的颠覆或优化;二是成本结构的持续优化,也就是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最大化的提高生产效率。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富士康的发展逻辑下,企业将市场竞争力的来源寄托在成本结构的持续优化上,这在经济繁荣时期固然是相对稳妥的发展之道,但在当前全球市场相对衰退状态下,这一逻辑便迎来了深层次的危机。在欧美债务危机影响持续蔓延以及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下,全球性通胀预期仍然存在,这导致了全球性的市场需求相对衰退,而这一变化施加给整个产业的不仅仅是市场需求的相对萎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整个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事实上,产品供应能力与市场消费需求间的矛盾一直是全球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矛盾,只不过在经济繁荣期这一矛盾被淹没在市场容量的相对快速膨胀中,随着当前全球性的需求衰退日益加剧,整个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便越来越凸显在产品供应与市场消费不对接上,这也正是导致当前整个家电业出现大量库存的原因。
从本质上看,当前家电产业出现大量库存就是供应与需求不对接造成的,换句话讲,当这些企业还沉浸在此前繁荣期形成的发展逻辑时,全球市场的骤然波动瞬间瓦解了这些企业固有的发展模式,原有的造库存模式根本无法奏效,反而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而这种负担最后又将在市场上体现为供需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消费者选购的产品以及可接受的价格体系都是在当下产业形态下形成的,而企业的库存则是在历史产品和价格体系下形成的,与当下的消费需求显然是存在脱节的,这成为需求动荡时代产业发展困境的集中显现。
富士康业绩的亏损固然与全球性通胀带来的综合成本上涨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显然是其代工产品与市场需求间的不对接矛盾造成的。对整个产业来讲,在需求动荡时代,要让用户实现从选产品到订产品的转变,最大的变化不是在产品线上的变化,而是能够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满足,选产品的概念仍然是传统工厂发展模式下的思维,而订产品则真正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过程中,将用户与产品生产工厂直接对接起来,这与当前统帅电视倡导的工厂直发用户模式颇为相似。
在这种新的产业发展环境下,想要单纯依靠减员减产使企业走出困境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市场需求与供应间的矛盾,企业要真正走出市场困境就必须将用户纳入到运营体系中,通过用户参与式创新将产业发展的主导环节从产品供应转变到用户需求上,形成用户需求驱动的新发展生态。只有这样,动荡时期更加凸显的供需矛盾问题才可能被终结,整个产业才能进入稳健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