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四川省发改委表示,今明两年四川省计划实施4.26万亿元的重大项目投资,由此引发热议。福建省发改会网站近日公布的项目投资数据同样接近4万亿。
自今年2月份以来,多个省市已公布其投资计划,涉及总投资金额高达20万亿元。地方政府纷纷将目光对准了民间资本,面向民营企业的招商成了主流。
在目前稳增长压力之下,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投资计划提振民间资本的信心,吸引海内外投资者投资,很显然这像是“借鸡生蛋”的圈钱手段。
今年4月,四川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投资合作洽谈会,曾推出投资合作项目1999个,涉及投资总额42758亿元。对于一个内陆省份,频频出现4万亿级别的天量投资,很容易让人认为这是在“放卫星”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大部分项目难以盈利 银行因政府压力被迫放贷
四川如何筹集4.26万亿元是一个问题。发行地方债常被视作填补地方投资资金缺口的一大来源。但四川省近五年地方债发行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3年,四川省分别发行地方债180亿元、180亿元、135亿元、135亿元、200亿元,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债规模居全国第一。
除今年已经全部偿还的2009年180亿元外,到2017年还有470亿元需要偿还。据统计,四川省的城投债中大约有23%的资金直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维持着政府借新还旧的投资冲动。由此可见,地方政府负债累累,自然没有增量资金注入动辄数以万亿计的项目,那么投资计划中的项目绝大多数都将永远写在纸上,无法成为现实。
投资计划中大部分项目并不能很好的盈利,民间资本和银行出于自身收益、风险考虑并不愿参与其中。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集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中国民间并不缺少投资的钱,但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哪里能安全、合法的赚钱,不需要谁呼吁,资本就会快速地流过去。
一方面投资计划中大部分项目并不能很好的盈利,逐利的民间资本有更好地投资去处自然不会进。另一方面,个别地方领导人的承诺并没有具体的制度保障。在产权不明、投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现实情况下,民间资本参与地方投资建设遭遇“关门打狗”和地方政府耍赖人财两空的教训,让有意进入的部分民间资本心有余悸。
随着信贷规模控制,近年商业银行额度较为紧张,地方项目越来越难获得大规模信贷的支持。如果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让银行被迫大量放贷,给予地方政府相关的基建项目,银行将失去议价能力,贷款收益也会大幅下降,坏账风险将会快速上升。
僵尸项目越来越多 经济危机隐忧加剧
目前,4万亿投资机会备受市场诟病的是:在经济三驾马车中,国家致力于改变投资一股独大、恢复出口并刺激消费的关键时刻,地方发展经济却依然仅仅维系在投资一条道上。
如果不根本改变投资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资金将被行政主导下配置进入许多不盈利的项目,这导致真正需要资金的项目缺钱,类似6月钱荒之类资源配置扭曲的事件还将发生。
天量投资会让僵尸项目越来越多,该破产企业没破产,部分资不抵债的地方融资平台也是靠着行政主导的贷款在维持。 维持越来越多的僵尸项目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经济效率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国务院参事夏斌今年曾表示,当前的中国已经存在事实上的金融危机现象,决策者应该尽快地寻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逐步冲销实际已经造成的损失,来摆脱大面积危机的爆发。
2012年底,中国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98%,高于2008年时的125%。而且中国GDP同比增速自2012年以来已降至7.5%左右。这样的现实意味着,如果继续维持高债务的投资扩张模式,中国经济未来有硬着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