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年的时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堰渡村,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因为三星项目的落户和建设,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韩国村”。
在堰渡村这个距离三星项目建设指挥部最近的集中消费区里,打着中韩双语招牌的超市、料理餐馆随处可见,每到中午生意异常火爆。附近的社区居民甚至计划把家中的房子装修成韩式风格,今后租给韩国人住。
而在距离三星项目3公里以外的户县,一个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新罗小镇项目已经启动。按照规划,这个占地54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的项目将包括韩式社区、学校、韩国民俗风情街、五星级韩国风情酒店,组成具有韩国文化特色的城市综合体。
到处可见的“韩流”场景,只是“三星效应”在千年古都西安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作为“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外资项目”,三星电子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高端存储晶元项目自去年9月12日开工至今,已有4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
不过在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看来,三星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西安吸引企业的门槛,令外资企业在向政府要条件时「比照三星」,但西安现有支持力度是否足以支撑,仍面临考验。而且,晶元产业投资回报期长,西安高新区在付出大量土地和财政优惠政策后,未来成效与回报如何,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为什么是西安?
2012年1月,“韩国政府宣布批准三星电子在中国投资40亿美元建设快闪记忆体晶元工厂”的消息一出,引发外界广泛猜测,这笔三星公司在海外市场最大金额的投资到底花落谁家?
当时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三星已经在无锡、苏州、北京、西安、重庆等众多拥有半导体产业的城市及开发区进行了正面接触和考察。
直到去年3月,出乎外界预料,三星宣布最终选址定在西安,一期投资高达70亿美元建设12英寸快闪记忆体晶元生产线。若三期投资顺利完成,总投资约为300亿美元。
“从地理位置来讲,内陆城市西安离晶元的真正市场较远,选在这里肯定给予了更为优惠的政策。”顾文军对本报表示,上海、北京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未必给得了这么好的条件。
按照西安交大经济研究院专家谈民宪的判断,通常来说,每投入一元钱就能产生0.3元左右的GDP,然而,相对东部发达省份而言,西安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土地成本也相对较低,这样来看,每投入一元钱大概能产生0.35元的GDP。“如果这样的话,三星70亿美元投资,大概会给西安贡献150亿元左右GDP,将成为西安新的聚宝盆。”
而把工厂建在海外市场,这对三星来说,是一次风险不小的尝试。韩国企业对于尖端技术一向敏感,此前,三星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个晶元生产厂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丁市,而迟迟不愿进军其他地区,很大程度在于三星认为在海外建设高科技生产线存在技术外泄的风险,并不轻易在海外建厂。
在顾文军看来,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比快”竞争时代,在中国建厂成了贴近市场、快速反应、充分利用中国资源和市场的重要方式。
“三星之所以改变策略,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已经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而加快在中国布局半导体制造,意在更加贴近中国市场并与苹果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而且,目前中国的晶元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太弱,已基本放弃晶元产业,没必要担心技术外泄。”顾文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