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电工电气 >>正文
风电并网破解世界性难题 规模世界第一
发布时间:2012-11-30  来源:百方网 

  据国家相关部门权威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到2015年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亿千瓦,2020年达到2亿千瓦。

  看到成绩与前景的同时,必须承认,风电并网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困扰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业内人士指出,破解风电并网难题,突破风电产业发展瓶颈,标准是关键,这涉及风电场接入电网、风电场并网性能检验及风电场调度等3个方面。

  并网考验风电质量

  风电机组如果发生脱网事故,会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带来很大风险,同样也使风电场业主遭受电量损失。据国家电监会2011年第4号《风电安全监管报告》统计,仅2011年一年,我国发生规模超过1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脱网事故193次,超过50万千瓦的大型事故12次。

  据悉,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电源运行性能达到相应标准,如果风电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对电能的质量要求,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大问题。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电力和能源协会北京分会主席胡学浩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风电机组的质量问题是电网安全潜在的威胁,急需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出厂前的风电机组进行质量认证,从源头杜绝不合格的风电机组接入电力系统。

  众所周知,风电是一种波动性、间歇性电源,而电力系统是实时平衡的,风电的波动需要通过常规电源的调节和储能系统来平衡,这是长期困扰风电并网的最大难题。多位风电产业界人士曾指出,我国风电机组、风电场入网标准及检测标准缺乏或滞后,制约着风电并网大规模推进。

  风电并网新国标正式实施

  今年6月,新修订的国家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3-2011)正式实施,代替了旧标准GB/Z19963-2005,对风电场接入电网的通用技术条件作出具体规定。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副所长秦世耀表示,新标准的一大亮点在于,对风电场低电压穿越作了详细要求,而这是衡量并网风电质量的重要因素。

  据介绍,低电压穿越是指电网故障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风电机组不脱网连续运行,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从电网切出,从而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国内之前发生的事故调查显示,造成风电大规模脱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并网运行的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且故障期间未能有效提供动态无功支撑。

[page]  风电开发最终目的是并网发电,但不同电源送出的电力有优劣之分,如果风电质量不达标,电网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为杜绝不合格的风电接入电力系统,我国一系列与此相关的标准已经颁布实施。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风电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风电机组的设计、生产、安装、试验检测和并网等各个环节;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行业18项风电标准,对风电一些技术问题进行规范;另外,国家电网公司也制定并颁布多个风电方面的企业标准,规范风电并网。

  在秦世耀看来,从国家标准到行业标准,再到企业标准,涉及风电并网的各级标准相继出台实施,有效解决了风电场建设没有规范、接入电网没有标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风电产业发展的并网瓶颈。

  接轨国际标准开展检测

  近年来,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球风电制造商装机总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有4家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这也同时要求,我国第三方机构所做的标准研究及相关检测工作必须接轨国际。

  说到接轨国际,秦世耀所在的中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风电并网研究与评价中心,早在2008年9月,该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国际互认风电机组测试资质的检测机构。

  据CNAS认可二处陈迪介绍,目前国内通过认可的风能及其配件检测实验室约有七八家。认可国内检测机构,一是有利于其检测结果为国内外风电设备采购方所承认,二是有助于促使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及技术能力。

  今年9月,中国电科院风电并网研究和评价中心通过实验室监督及扩项评审,可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德国船级社、德国中压电网、德国低压电网、西班牙电网、美国电网等的国际标准,开展风电机组并网特性检测业务,检测结果获得国际认可。这为其拓展国际业务及国内风电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拿到国际互认可资质只是一个起点。”秦世耀轻描淡写地说,走到国际舞台,最关键的是企业手中持有的检测报告,对方认不认,考验的是实验室接轨国际的能力,而检验能力的战场就是国际上先进实验室间开展的循环比对式的“比武大赛”。令其自豪的是,在风电产业第三方检测领域,他所在的团队现在代表中国,去国际舞台上“打擂台”。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