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域汽车日前公布了2012年半年报。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2.91亿元,同比增长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6亿元,同比增长4.06%。
稍早公布半年报的一汽富维,同样表现不俗。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69亿元,同比增长5.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9亿元,同比下降2.16%。
拿出这样的“成绩单”,国内汽车行业的两位“大佬”——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应该非常自豪。作为两大集团旗下的零部件公司,一汽富维和华域汽车的经营业绩已成为零部件企业中的佼佼者。因为在汽车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多数零部件企业正艰难度日,利润大幅下滑。
但有业内人士猜疑,这个“成绩单”中有多少业绩是自主企业贡献的?恐怕少之又少。
作者梳理几家大集团的零部件板块发现,一汽富维所属的15家子公司,有11家为合资企业;华域汽车的28家直接投资企业,几乎全部为合资企业。此外,北汽集团旗下的零部件企业海纳川公司旗下有31家企业,全资的仅有4家;东风和广汽的零部件企业,本身就是合资公司。这充分说明,自主零部件企业在大集团中依旧不是主 流,合资才是大集团发展零部件的普遍选择。
汽车大集团负责人在为经营数据自喜的同时,也许忽视了汽车配套体系能力的建设,忽视了作为汽车工业根基的零部件技术能力的提升。
在最近出版的2012版《汽车蓝皮书》中写道:“零部件行业依然是国内汽车工业的短板。关键零部件少、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制约了中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一个典型的例证是,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额中,60%以上是由外资和港澳台企业贡献的。
相关人士认为,中国零部件行业实力弱,汽车工业根基不牢,汽车大集团难辞其咎。
国内汽车“整零”发展模式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基本上是“捆绑式”发展的。当时,汽车大集团带动了一批零部件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作者在走访零部件企业的过程中,多家企业都对当年桑塔纳轿车零部件国产化给企业带来的提升深怀感激。
第二个阶段是最近20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20年。随着大集团整车合资项目的深入,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大举入侵,大量独资、合资企业逐渐垄断了国内的高端汽车零部件市场。
汽车大集团经营规模的不断攀升,是建立在合资企业蓬勃发展基础上的;中国整车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样基于外资零部件配套比例的提升。
在汽车集团“合资当道”的大形势下,中资零部件企业逐渐被边缘化,“整零”关系难以理顺,汽车技术“空心化”一说开始盛行。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基础薄弱,正是源自大集团的一味合资,源自其“唯规模利润论”,以及他们对自主配套体系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