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石化通用 >>正文
寻根溯源,探秘科学管理真谛--专家解析七大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2-07-17  来源:中国石油报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石油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国家能源安全的神圣使命,是最有资格和潜力成为全球公司,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改善国际形象做出重大贡献的。因此,想要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成为国家增加国际话语权的中坚力量,我们就必须在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人才建设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尽快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管理模式接轨,提高企业竞争力,把中国石油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毫无疑问,发展是曲折向前的,科学管理是日臻完善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管理不断走向科学的必经之路。第一步就必须回归概念的本源,探寻科学管理的真谛。

  
    那么,请看众专家详细解析七大关键词,从“科学管理”的内涵说起——

  
    本期嘉宾

  
    邓荣霖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郭庆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李永壮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商学院副教授

  
    马俊如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副主席

  
    王洪涛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

  
    王吉鹏 仁达方略咨询公司董事长

  
    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王跃生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主任、教授

  
    张孝德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科学管理

  
    邓荣霖:“科学管理”这个词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诞生的,因此,要适合市场发展、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管理。管理的实质是人,加强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员工、管理者和领导者,也就是人本管理。

  
    王吉鹏:
科学管理包括五个要素,战略、组织、人力资源、文化与品牌、运营。从企业的类型上划分,不同的集团类型,内在的管理逻辑要求也不同。

  
    集团企业分为产业集团、产业投资集团、产业控股集团和控股集团四种类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业的经营模式,具有产业集团的特点。

  
    近几年,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集团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绝大部分央企已经从产业集团成长为产业投资集团或产业控股集团。然而,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集团的性质已发生变化,仍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归根结底,只有明确了总定位,才能引进相应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才会更科学。

  
    管理创新

  
    郭庆方:
企业管理必须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还应在体制机制、资本运作、人才管理等各方面,建立一个全方位、涵盖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的指标体系,将创新全面化、指标化、量化。

  
    马俊如:
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管理的一个重大议题就是创新。创新,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往往植根于管理制度、模式的创新。

  
    在管理模式上,企业科技创新要立足自身,但是,同样要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在科技创新上,应该关注和吸纳民间的、社会的力量。老百姓能用磁场处理石油管道的结蜡堵塞问题,就是很好的例子,说明民间的智慧是大型企业同样应该吸纳的。其次,大型企业可以尝试设立一个部门,搜集和购买全球的知识产权,为企业所用,并进行技术性收购,对技术创新进行另一种投资,非常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李永壮: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在于激活基层。科学的管理一定要有人本精神。企业领导要了解员工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加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是管理创新的重要目的。

  
    管理创新还应有配套的创新机制。第一是招聘和甄选创新型人才。比如在招聘过程当中,通过素质模型才能评鉴法、霍兰德职业倾向性测试等标准,有意识地寻找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人。第二是精心培育创新能力。基于鱼骨图的头脑风暴、检查单法等多种经典创新工具的使用,对各级人员,特别是高管层进行培训。第三是激励管理创新。对各种管理创新进行多种方式的褒奖,尤其是对基层员工,要求工作细节的管理创新与完善。第四是把管理创新纳入绩效管理当中。通过被动要求创新,到主动创新,再到管理创新成为工作自然一部分,使管理创新成为工作的灵魂,从而形成创新型的公司文化。

  
    战略管理

  
    王小广:
战略管理能力首先是预测能力,即对市场、技术乃至管理潮流的预测和把握能力。其次是战略投资发展能力,国内企业应投入更长时间进行战略投资规划。再次是营利能力,将短期营利能力和长期营利能力结合起来。第四是技术创新能力,要在某些领域建立世界级的技术优势。

  
    邓荣霖:
成本和质量是战略问题。科学管理要坚持成本和质量的统一。管理学上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管理才是科学的。因此,在深刻层面上,成本和质量都是战略。因为成本涉及企业的竞争力,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必须从这个层面来理解这两大问题,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致命的。

  
    王吉鹏: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自身的战略发展抱负。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作为中国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自身的市场发展一定要与国家战略定位相结合。中国石油“走出去”的战略要清晰,不清晰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大型企业要主动形成自身的发展规划与企业的战略部署,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

  
    组织架构

  
    张孝德:
在企业内部,如果中下层的人向高层沟通的渠道堵死,就会导致一种状况,就是为了满足上级服务而不断增加管理层级。而企业管理的流程每增加一个,信息衰竭率就达到15%到20%,层级越多,信息堵塞则越严重。这样,坏消息上传速度减慢并被过滤掉,好消息上传加快,就是报喜不报忧。在管理组织架构中,构成企业最基本的组织就是终端。如果终端有问题,则全盘皆有问题。企业终端的活力源于一线工人和一线组织,这些都决定着终端与组织的活力。

  
    王跃生:
当前的国际趋势是,公司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这与近年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管理能力的提升、管理手段的改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也直接导致了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即大集团公司原有的严密等级结构让位于模糊的、不那么清晰的组织结构,壁垒分明的科室被以项目为导向的小组制取代。管理层级减少还带来了权力的下放,总部对分公司具体的经营放手了,只对它们的业绩进行把关。中国企业也在尝试扁平化,并在不断修正改革过程。

  
    全球化经营

  
    王洪涛:
中国企业总的“走出去”的战略是明确的。但对具体的企业而言,还缺乏一些非经济领域的优势。比如文化方面。

  
    中国企业在开展跨国经营、全球化经营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在经济、管理方面要有配套的流程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另外,中国企业要关注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风险。企业需要培养一批适合全球化经营的人才,不仅要英语好,而且要有相当数量的掌握小语种的人才,能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王跃生:
国际化的概念已不足以概括国际先进大公司的全球经营策略。现在的趋势是全球化。跨国公司强调的是“跨”,根基还在母国。而全球公司是世界公民,一些全球公司母国业务只占不到2%、3%的份额。目前,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全球公司,但是像中国石油这样的公司,是最有潜力、最有资格做全球公司的。

  
    人才建设

  
    李永壮:
针对人才管理,企业要做好选、育、用、留四个方面。

  
    想留人先选人。原先的选人更偏重于工具类考试。现在有一种新的选人方式,叫做才能评鉴。这种方式最成功的地方是让人讲故事,包括成功的故事和失败的故事,然后通过故事按照21项专业素质打分形成曲线。可以尝试在甄选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时使用这一方式。

  
    育,就是培养。培养的硬指标是保证有足够的备用人才。育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岗上育,让新来的员工体验生产、研发、销售的各个岗位,从而让员工受到企业流程、文化、价值观等一系列的熏陶。

  
    用,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励。最有效的激励有两种,第一就是认可,第二是给予挑战性的工作。实际上,金钱激励对于中层以下的员工来说比较重要,中高层员工看重的是成就感和被尊重。

  
    留人,则需要用事业留,也就是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企业尊重员工,再加上一系列物质条件,就促成了当前人才由外企向国企的回流。这是很好的兆头。留人,是系统地留人,通过留人的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

  
    企业文化价值观

  
    张孝德:
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打造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打造核心精神价值,这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软实力。物质财富减少甚至被夺走并不可怕,只要保留着企业的核心精神价值,企业还可以再度崛起。

  
    邓荣霖:
文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的手段,因此,文化也是战略。什么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具有凝聚力的、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就叫企业文化。现在讲的文化是全体员工的认同,应该是由下而上的。所谓认同就是融在他的思想中,化在他的血液中,体现在他的行为中,必须是员工自觉形成的习惯做法。

  
    制度是硬的,文化是软的,制度是外在的,文化是内在的,制度是抑制人性恶的一面,文化是引导人性善的一面。科学管理必须双管齐下、软硬兼施。


 

关键词: 寻根 溯源 探秘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