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主要特征是:经济由过去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由过去30年的平均10%下降到如今的6%左右;主要特点有: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消费和服务业取代投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经济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和重要性日益提高,但是传统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旧动能”自2015年开始出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和文件中,在2016年在互联网出现的频率逐步提升。2016年末,特别是进入2017年以来,“新旧动能”更是频繁出现在政府相关文件中,内涵也逐渐丰富和完善。“新旧动能”共同构成新常态背景下支撑经济增长的力量。
2017 年 7 月,山东提出了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方案,并以山东省政府名义上报国务院。即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批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试验区,也是十九大之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战略,标志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根据《方案》,山东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五大产业作为新动能的主体力量进行重点培育;并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发展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五大产业。总体方案中将综合试验区的布局概括为“三核引领、区域融合互动 ”,其范围包括济南、青岛、烟台3市全域和其他14市国家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区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省182个园区,其中济青烟38个,其他14市144个。
日照市位于
黄海之滨、
山东半岛东南侧翼,东隔
黄海与
日本、
韩国相望,西靠
临沂,北连
青岛、
潍坊,南接江苏省
连云港。在日照经济发展中,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巨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虽然日照近几年的GDP增速一直排在全省前列,但经济总量偏低,在沿海地区尚属欠发达地区。在这一次的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日照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迎头奋进,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呢?本研究以刚成立不久的日照空港经济开发区为例,以产业规划发展为重点,借鉴国内外空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微见著,探讨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一般条件、路径和方法。
一、“新旧动能”提出的历程及相关概念的内涵
(一)“新旧动能”提出的历程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召开的政府会议中对当时中国经济进行了初步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新旧动能”开始正式出现在国家领导人讲话中。2015年12月,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王小广在“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一文中从新旧动能转换必要性、新动能的主要来源和培育新动能的主要路径等方面对“新旧动能”进行了系统阐述。《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增强发展新动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三处提及“新旧动能”,强调: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指出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并对国内经济形势进行了初步判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是我国培育新动能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第一份文件。2017年3月6日“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山东发展得益于动能转换,希望山东在国家发展中继续挑大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打头阵。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两处“新旧动能转换”,并提出做好2017年政府工作中要依靠“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并提出“双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2017年4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座谈会上强调,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不等同于“新兴产业”。新动能既来自于新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来自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这种转换既来自“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来自“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二)“新动能”的内涵以及相关概念的阐释
“新旧动能”作为政府官方用语,并没有严格的概念界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一系列政府文件中和领导讲话中进行理解:
1、发展“新经济”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措施。在不同时期,“新经济”有不同的内涵,当前新经济主要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新经济形态。而“新动能”的内涵更加广泛,需求端(例如:消费能力提升)和供给端(例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或新产业形态)都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出现“新经济”,并将“新经济”和“新动能”联系在一起。报告指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因此,我们可以片面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技术进步,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或模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2、 “旧动能”可转换为“新动能”。如果将“新动能”对应“新经济”,那么“旧动能”应该对应传统产业和传统经济模式,既包括“两高一剩”产业,也包括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下降的对外贸易。对于“旧动能”,实行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效率和质量,可转换为“新动能”。3、“新旧动能”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3、“新动能”及与之相关概念的内涵。综合学术界以及官方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新动能”及与之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如下:
(1)新动能:指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由此汇聚形成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2)新技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产业化的技术,这些技术可替代、可推广、可产生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生物技术,如基因测序、基因技术等;智能制造技术,如3D 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材料技术,如生物基新材料、石墨烯材料、纳米技术等。
(3)新产业: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新技术产生的能够引发重大变革的产业。主要包括:战略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服务业,如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或相关产业跨界融合衍生的新产业,如工业物联网、互联网金融、农业新六产、全域旅游等。
(4)新业态:指顺应市场需求,依托创新技术,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派生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主要包括:从现有流程中衍生出的新环节,如服装个性化定制;从现有产业链衍生出的新环节,如围绕某个文化品牌开发出新的相关产品或服务;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出现的新活动,如在创新创业领域中产生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活动。
(5)新模式:指新的商业模式,即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盈利为目标,打破原有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要素重新组合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依托互联网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开展的电子商务;把硬件融入服务,如乐视等网络视频厂商提出的“付费内容服务+免费硬件”的新商业模式;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6)新经济:以新技术为基础,以新市场为主体支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形态就是“新经济”。具体经济形态主要包括分享经济、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和智能制造经济等。
(7)产业智慧化: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换代,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者继续提高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最终实现产业经济价值提升。产业智慧化类型多样,如传统种植业实现智慧化就是精准农业、传统机械制造业实现智慧化就是智能制造、传统的物流运输业实现智慧化就是智慧物流等。
(8)智慧产业化:指把信息虚拟资源实现价值化,在此过程中,培育出有关键数据收集、数据储备、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产业、地理信息产业、计算机软件产业、无人机产业等。借鉴广东、浙江等信息产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通过智慧产业化可以改变传统产业占比过高的现状。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公司开创的产业就是智慧产业化的典型案例。
(9)跨界融合化: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为重点,通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跨界融合化的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包含农业“新六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旅游业与上下游产业融合、军民技术融合、产城融合等内容。
(10)品牌高端化:指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一个企业、城市或区域的国内外影响力,以此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利润率。品牌高端化包含对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地理标致品牌等的营销和包装,一般通过制定产品或服务的标准、申请国际专利、注册国际商标等方式来实现。
二、新动能培育壮大的研究综述
自从提出新旧“新旧动能转换”后,关于如何培育壮大新动能,公开发表的学术研究、会议纪要等文章共有800余篇,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制度、机制变革出发
1、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研究员盛朝迅提出:A、优化服务创新管理是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关键之所在;B、优化服务创新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政府服务新兴市场主体的能力和水平;C、以“四个优化”加速培育壮大新动能。
2、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改革,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最终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机制、新动能;
3、杨良敏则认为,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两个文件,一是把知识价值与分配结合起来,激发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活力,一是通过保护产权稳定人心,增强企业投资意愿,激发创业创新的动力。二者瞄准的主体都是人这一决定性要素,尤其是把那些拥有知识、技术、资金等高级要素的高能主体的创新动力激活,找到了核心,抓住了关键,意义重大。
4、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指出:在创新驱动供给上的制度创新尤为重要。关键的是提高市场积极性、企业家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要有制度供给,要设计好的制度安排。
5、陈邦辉通过研究苏锡常转型升级中如何提升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后提出3个观点:(1)以机制协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2)以人才共享汇 聚“双创 ”活力;(3)以产业互补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6、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教授则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球性的,而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最终拉动力。他表示,供给侧改革,在国家层面上,要全面深化改革,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高新区层面上,要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降低行政成本和交易成本;在企业层面上,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7、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则要求:(1)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3)激发新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力;(4)强化支撑保障机制建设
8、香港大学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认为:新经济的一个最核心的特征就是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大大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使得市场全球化的大趋势突飞猛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企业、产业、地方及国家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的潜力。稳定汇率,避免恐慌性资本外逃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的最后一公里 ;提供充足的流动性,确保好企业不缺钱及避免通缩 ;建立坏资产托管公司,隔离僵尸企业;减税,通过发债弥补合理财政赤字 ;进一步开放市场,现在是开放国债市场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时机 ;进一步深化改革,保护产权及建立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确保企业家创新创业的信心及积极性。
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军扩提出四个观点:(1)培育增长新动能要着力改善供给,这是当前社会上的一个普遍认识。但同时也应看到,充分挖掘和释放需求侧潜力,对于培育和拓展经济新动能也是十分重要的。
(2)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要处理好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既要重视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也要重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两个方面要同时着力,不可偏废。现在大家一说到新动能,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想的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实际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新动能,而且是现阶段更大更重要的动能。
(3)在改革推进方式上,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现阶段强调顶层设计是必要的,同时也要鼓励基层大胆创、大胆试,否则可能使一些改革陷于争论而裹足不前。
(4)在改革动力机制设计上,要处理好激励和约束的关系
(二)从产业选择上
1、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1)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2)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3)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4)要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支撑。
2、胡兰在《新经济 新动能 新园区——“2017年中国园区新经济高峰论坛”实录》总结出了赛迪顾问总经理高原给出的建议是:(1)从传统资源型、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变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新兴产业。以产品为核心的传统业态,不仅是包括了产业本身的变革,也包括了产业形态的变革。不仅是产业类型在发生改变,产业模式也发生了人幅度的改变;(2)在产业发展的动能上,一个产业园区更多强调的是投资强度要求不高,出让价格相对便宜,用电价格是空口电价等,而今好的产业园区可能对企业更住重台传的是国家级研发的平台,优质的龙头企业,具有什么样的特殊优势,能够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竞争优势。
3、“浙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机制转换研究”课题组认为:(1)要更加重视发挥“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融合、创新驱动作用;(2)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持续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3)要牢牢把握服务业大发展趋势,加快形成较高水平的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4)要更加突出抓好产业平台、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引领未来发展的产业集聚高地和区域创新体系;(5)建立“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6)要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创建,把小镇打造成为聚资源、集聚要素、提升产业的新高地、新平台;(7)要积极探索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特点的管理模式与激励政策。
4、江苏省盐城市经信委党组副书记汪寿明提出要聚焦特色产业打造,加快新动能培育:(1)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特色产业发展;(2)坚持龙头招引支撑特色产业发展;(3)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特色产业发展;(4)坚持强化组织力推特色产业发展。
(三)从业态选择出发
1、河北省统计局服务业处课题组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提升新动能支撑力。指出从六个方面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为提升新动能支撑力:(1)扩大规模,力促中小企业发展;(2)优化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3)加强应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4)加快融合,推进产业协调发展;(5)加快改革,提高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6)补短板,协同区域提升服务业水平。
2、《发展新经济 培育新动能——图看贵州产业发展规划》中认为:推进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等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展。
3、国务院参事室主任王仲伟认为: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基础,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动能成长
4、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指出: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等新经济方兴未艾。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增加值,已超过 GDP 的 15%。要大力发展以上业态。
5、国家发改委政研室指出: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等新兴工业产品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当前一是要推动创新创业取得更大突破;二是要推进“互联网 +”行动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四)从具体举措出发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指出,寻找新的区域增长动能就是发掘区域空间优化的潜力,具体来讲,从增长极要素的再配置、区域专业化和分工的参与四个角度找寻这些潜力的变现形式。
2、陈建辉 董碧娟,《用创新创业蓄积中国经济新动能——对话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一文中指出:“双创”首倡者李克强总理指出:“可以说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就是我们在致力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蓄积了新动能。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是迈向“中高端”的新途径、是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
3、胡兰,《新经济 新动能 新园区——“2017年中国园区新经济高峰论坛”实录》总结:(1)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从大规模制造变大规模定制。海尔提出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海尔现在有三种组织:第一种是平台,第二种是小微组,第三种是创客,员工从执行者变成创业者,领导由管理型变成服务型。(2)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让创新成为新动能。未来 30 年,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资料,会引发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五新”会成为新经济的基础要素。(4)五矿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赵锦明指出,如何运作4.0园区:第一,动力的角度。产业链的结构与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建设,也就是说纵向分析产业链,要求产业有发展;横向分析产业氛围,就是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可以达到产业发展最好的生态环境。进行全产业链的搭建,即网状结构;第二是规划,即空间结合。规划腰包产业的概念和空间结合起来;第三是服务,服务就是做好产城融合。与现实的空间进行布局,虚拟和现实的一站式服务;第四是平台。园区就是平台。(5)北京软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曹晓兵: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智慧园区也成为一个园区能否成为“新园区”、一座城市能否“脱胎换骨”的关键所在。
4、王辉、贾法泉、宋捷在《肩负新使命发展新动能——2016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高新区(泰州)创新高层论坛侧记》记录:(1)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安道昌:率先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生态和高效率创新体系,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格局,率先形成绿色科学发展的产业科技社区,率先形成开放共享、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平台。他强调,一是要着力增加自主创新源头供给,加快形成面向未来发展、迎接科技革命、促进产业变革的创新布局;二是大力推动从产业集群到产业生态,发展新经济;三是加快培育以瞪羚和独角兽为代表的一流市场主体,实施“瞪羚企业”、“独角兽”培育计划;四是加快优化以众创空间为枢纽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创业载体丰富、创业服务专业、创新资源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五是促进自主创新、开放协同创新双向发力,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最大限度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实现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六是引领新时期先发优势的改革。(2)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发展共享经济要给企业松绑;共享经济是大趋势,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打造好环境有三个要素:首先,政府职能要转变。把资源放给市场,创造良好的、共享经济的、创新的生态环境;其次,认识到社会活力非常巨大,要相信群众是真正的创造力。
5、张翼在《聚焦增长新动能——逆势而上的地区、行业现象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消费市场,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很大。随着结构性改革和定向调控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各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此消彼长,新旧增长动力逐步转换,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
6、张磊通过对如何培育枣庄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研究后,提出如下建议:(1)在产业升级上,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2)在投资拉动上,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建设;(3)在发展环境上,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7、《引入“四众”新模式 汇聚发展新动能》一文的核心观点是: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汇聚发展新动能:(1)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2)以众包开拓集智创新、便捷创业、灵活就业的新途径;(3)以众扶促创业,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4)以众筹促融资。发展实物、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有效拓宽金融体系服务创业创新的新渠道新功能。
8、张贵等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对比研究总结出:高技产业发展存在差距,归因于发展层次落差、产业结构型错位、地方保护严密和市场缺乏活力。提出以催生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和挖掘新引擎为路径,提出培育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动能的对策建议。
9、徐英九、张思思在《打造区域增长新动能研究 (一)———美国加州大学分校建设对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的作用及启示》中指出:在中小城市建立研究型 大学分校,有利于打造中小城市发展的新动能;促进中小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有利于实现与国际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接轨;有利于于加快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中小城市地区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有利于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0、左宏通过研究湖南新动能的孕育总结出:(1)积极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形式,发展壮大新的增长动力;(2)以“两个清单”为核心建立“四新经济”扶持体系框架;(3)以“跨界融合”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四新经济”;(4)推进五类模式:第一类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第二类是金融资产与实业投资融合;第三类是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产业融合;第四类是平台融合。通过建设综合性或者专业性开放平台,将提供平台服务作为赢利模式。第五类是军民融合;(5)以“生态系统”为关键构筑“四新经济”发展环境;(6)以“四大工程”为着力点完善“四新经济”配套体系。“四大工程”是:新兴载体建设工程、新兴产业链延展工程、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兴市场培育工程。
三、空港经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空港经济和空港产业
1、航空港(Airport)
航空港是航空飞行器起飞和降落的空间载体,航空运输的枢纽或门户。航空港俗称飞机场或机场,简称“空港”。按照机场性质不同,有民用机场和军用机场、公共机场和私人机场之分。 从航空经济的视角,本研究中的机场专指民用、公共机场。
航空港建设之初,大多以客运为主。 早期的螺旋桨飞机时速仅 300-400 公里,续航时间仅 4-5 个小时,在全球运输系统中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随着机体大型化和高速化发展,特别是大型超音速喷气机投入运行和环球航线的开辟,航空运输的地位不断攀升,在国际旅客运输中占绝对优势地位。 全球统一市场的建立,经济发展和产品更新的加速,促使航空物流蓬勃发展,以客运为单一功能的航空港,不断衍生出多种经济功能,遂形成空港经济。
2、空港经济(Airport Economy)
空港经济是指以机场为载体,以航空运输(客运与货运)为核心,并由此衍生出的直接为航空运输服务及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合体,基本上由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组成。
美国是世界上航空运输最发达的国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重视空港经济的发展。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曾是美国客运量最大的机场。 该机场在发展客货运输的同时,十分重视高技术产品的加工组装,为航空物流的发展提供充足货源。 此后,美国的孟菲斯机场和达沃斯-沃斯堡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香港赤鱲机场、韩国仁川机场、中国上海浦东机场等都发展成为世界上空港经济十分发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国际航空港。
由客运功能向货运功能跨越,是空港经济形成的关键举措;由航空运输功能向综合产业功能转化,是空港经济成熟壮大的重要标志。
3、空港产业
航空港本身就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航空运输业,作为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服务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产业,人、财、物和信息四大要素因航空港而聚集,航空港的正常运营也离不开人、财、物和信息的支持,这就产生了直接服务于航空的相关行业,如飞行培训、航空原料/材料供应设备维护、后勤服务 (如清洁、配餐等),以及海关/检疫等支撑部门(图1)。
针对人的因素,主要有住、食、行、娱和商务五个方面行为或活动,因而宾馆酒店、餐饮、旅游、交通、休闲文娱、会展和商贸等行业应运而生。根据机场及周边地区工作的各类人群的需求,还会衍生出房地产业、医疗保健、教育等服务业。
针对物的因素,从形成环节看主要有加工制造、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以及被消费或使用,因此产生了商贸、现代物流和现代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现代物流业虽然是多种交通方式的统一,但在空港经济区内,可以航空运输为核心,整合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利用机场周边的空间,集中发展物流的多项环节,建设成为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的现代化航空物流基地,使得区内物流产业能够促进本区内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从而使空港经济区具备自我组织发展的能力。这里的现代制造业主要是生产高附加值、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产品,例如高新电子产品、电脑芯片、软件、生物医药等等,这些行业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占总成本的比例较低,航空运输缩短了它与原材料产地和市场的距离,有助于产品以最短的路线、最少的时间、最少的花费投入市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以获得高额利润。
针对信息的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产业结构在由粗加工型向深加工型、知识信息密集型方向转化的过程中,更需要高科技人员及时研发、攻克技术难关,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以致在机场周边还会聚集很多研发机构,孵化产生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伴随信息的汇聚和扩散,大量资金在机场周边汇聚和扩散,产生了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
图1 空港经济主要类型分析
图 1 所揭示的产业类型是大型枢纽机场周边地区空港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理想模式,实际上在空港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临空产业类型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在空港经济发展的初期,主要包括直接服务于航空运输的航空配套 / 支持行业[6],直接服务业机场工作人员和客流的餐饮和旅游,以及服务于物流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如果根据各部门与空港的密切程度,也可以将空港经济产业分为三类,见表1。
类别 |
主要产业 |
核心产业 |
航空客运、航空货运 |
与航空运输直接相关的产业 |
航空物流、产品分拨、保税加工、商品展示
票务服务、汇兑服务、交通服务、旅游组织、
宾馆服务、餐饮服务、零售服务、航空工业 |
支撑航空运输发展的产业 |
金融保险服务、中介咨询服务、总部商务服务、
会议展示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加工产业 |
表1空港经济的产业分类
(二)空港经济的产业适应性
在国际运输体系中,海运与空运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前者以运量大、运时长、运费低为特点;后者以运量小、运速快、运费高为特色。两者的差异性使其在国际运输价值链中处于不同的位势,并形成不同的产业适应性。航空运输占据价值链高端,而海运则占据价值链低端。在全球货运量中,航空货运吞吐量不到 2%,但其价值却高达 40%。 因此,临港经济和空港经济的产业内涵也有很大差异。 临港经济依托大运量的海港,主要发展重化工业,生产的产品时效性较差,不会因市场的瞬息万变而遭淘汰。空港经济依托高速空运,适宜运输体积小、附加值高、时效性强、对市场反应十分敏感的产品。 因此,空港经济对产业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例如,空港为航空货运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有了空港就可确保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诠释空港经济的产业适应性,以下就主要产业作相关分析。
1、航空物流
航空物流是空港经济的核心产业,也是最适宜在空港发展的产业。 但是,实际上世界上大部分中小型机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航空物流。做大航空物流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要有全货机、专用停机坪和充裕的仓储设施等硬件。 我国目前拥有上述设施的机场不足 10个,一些急于发展空港经济的机场,至今尚不具备基本硬件设施。据湖北日报报道,2008年 3月 6 日, 世界最大的全货机波音 747-400F 降落武汉天河机场,7 月 23 日天河机场 4 万 m2的专用货站设施建成,8 月湖北第一架自由全货机投入运营,从此开始了湖北航空业的新起点。 ②要有航空物流公司入驻。 航空物流公司是航空物流产业的运作主体,入驻机场的物流公司数量越多、规模越大,航空物流产业就越发达。 美国孟菲斯机场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物流中心,2007 年货物吞吐量达到 384 万吨, 这与世界最大的航空物流公司 Fedex(联邦快递 )将总部和转运中心设在该机场有很大关联,而世界其他重要物流公司 ,如 DHL(敦豪快递)、UPS(联合包裹服务)等也都入驻孟菲斯机场。可见,发展航空物流关键是引进物流运营商,让其认可机场在全球或国内航空物流网络中的重要性,乐意入驻机场。 ③要有3 期充足的航空物流货源。由于航空物流的独特性,对物流货源有严格的选择性。 航空物流的主要货源是体积小、货值高、生命周期短、时效性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关键零部件、药品及精细化工制品、生鲜食品等。由于这类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速度快,越早抢占市场就能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这类产品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快速的航空运输,迅速运往世界各地的目标市场。 此外,高档品牌时装、大型精密机械等也开始成为航空物流的重要货源。 孟菲斯机场因东邻“硅三角”(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区”)、南接硅原(达拉斯郊区的电子工业中心)这两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使之获得源源不断的货源而独占世界航空物流业鳌头。 香港本身并无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但与之毗邻的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深圳和东莞,为其提供大量需要空运的高新技术产品,使香港国际机场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物流港。 本世纪初,上海在世界航空物流业界默默无闻,随着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跳跃式发展,随着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昆山、杭州、无锡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大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 促进了浦东机场航空物流业的大发展,2007 年浦东机场货运量已超过 249 万吨,跻身世界第五大航空物流港。
航空物流业是航空经济的核心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有:航空物流的快递转运业务,保税物流业务(包括航空货物分拆、组装、拼箱、简加工、重包装等),国际采购和货物分拨业务,与产业配套的物流加工基地等。
2、航空商务
商务的内涵十分丰富,但航空商务首先选择与航空运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商务行业。
航空客货运企业总部经济:这是与航空运输关联度最大的空港经济核心成分,在空港最适宜的有以下三个部分:一是航空公司办事机构。 航空公司总部和办事机构具有开辟航线、安排航班和飞机过夜、安排机组人员食宿、管理票务、安置航班延误旅客等事务,入驻机场的航空公司越多,客运航务越发达,空港经济就越兴旺。二是航空物流公司的总部或办事机构。诚如前述,物流公司是航空货运的主要运营商,它可利用构筑的全球运输网络,将航空货运业务扩展至全球。 这类公司的商务量越多,航空货运就越繁忙。 大型航空货运公司在主要货运机场拥有专用的商务大楼,如孟菲斯机场的 Fedex 总部大楼。 三是航空货代贸易公司。 这类航空物流的中介机构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关系网络, 是航空物流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对做大航空物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专业服务业:主要指与航空经济相关的专业服务业,包括航空金融保险、咨询中介、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 这部分产业将会随航空经济的发展而相应扩张。
3、航空制造业
制造业对空港经济的适应性较低,大多数制造业不能纳入空港经济范畴。 但是,航空制造业却十分适宜在空港发展。 航空制造业,尤其是飞机总装厂必须依靠机场跑道进行试飞,因此必然选择在空港周边建厂。我国的民用航空制造业正处于起步和快速成长阶段,已有空客 A-320、ARJ-21 支线飞机、国产大飞机等项目相继上马。 因此,航空制造业将成为我国空港经济的重要产业。 例如,空客 A-320 飞机总装厂就位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利用机场基础设施,增设一条专用试飞跑道。 国产大飞机总装厂落户上海后,将利用浦东国际机场就近建厂。至于飞机零部件制造业就不受空港区位限制,总装厂既可将关键零部件纳入空港经济范畴,也可异地生产。
4、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贴近空港布局有利于节省产品运输成本。 可以纳入空港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有电子信息产业,如移动通信、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光通信和光电子、航空电子和软件开发;新材料产业,如纳米材料、与航空制造配套的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如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化学试剂、精密医疗机械等。上述高新技术产品都属体积小、货值高、时效性强的产品,适宜与航空物流业互动发展。
(三)世界主要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模式
空港经济(通常也称“临空经济”),是指以大型航空枢纽机场为依托、以航空货运客运为核心的多种产业的集合体。空港经济区则是指围绕枢纽机场、以空港经济为主体、具备多种功能的经济区域。便利的交通条件,很容易使技术、资本、信息和人力资源等在枢纽机场周边聚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和产业集群。空港经济区的区位及产业的航空依附性特点,使得产业选择成为世界各国枢纽机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 航空物流业为主的“孟菲斯模式”
孟菲斯国际机场所在地孟菲斯市聚集了美国五家一级铁路公司,拥有美国第四大内河港,多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优越的交通条件使孟菲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物流基地,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公司来此驻扎,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以航空物流业为主的“孟菲斯模式”。
孟菲斯空港经济区在产业布局上,充分利用其全球运输网络优势,在空港的东部发展高科技产业走廊,西部发展信息及通讯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及相关的科研教育设施。机场周边还融合有科研、加工及制造、仓储、物流及商务等众多产业。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物流企业联邦快递(Fedex)总部设在孟菲斯,联合包裹服务(UPS)、敦豪快运(DHL)也都在此设有分支机构。2014 年,孟菲斯机场货运吞吐量为 425 多万吨,航空相关业务占孟菲斯经济和就业的 95%以上,孟菲斯地区超过一半的商业活动与机场相关。
孟菲斯国际机场是典型的航空物流产业驱动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模式,它依托完善便利的交通体系和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多式联运,通过诸如联邦快递等核心物流企业,在机场周围形成以物流为核心的产业园区,从而带动了空港经济区的全面发展。
2、物流商务并重的“法兰克福模式”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是德国最大的国际机场,也是欧洲重要的航空客运和航空物流中转中心,不但北欧的很多航班要经此地转机,而且物流、信息流等也都要在此中转。为此,法兰克福国际机场建设有物流园区和便捷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能确保德国制造的产品通过航空运输及时派送到世界各地,由此形成了以物流商务产业并重发展的“法兰克福模式”。
为发展航空物流与运输业,法兰克福国际机场首先积极做大航空客运市场,以航空客运带动航空物流和航空运输的发展,并努力满足诸如汉莎航空等在内的大型航空公司的发展需求,为其建设更宽阔的滑行道、机坪空间等。2014 年,法兰克福机场以旅客吞吐量 5300 万人次成为欧洲第三大繁忙机场、全球第七大繁忙机场,并以 213 万吨的货运吞吐量列欧洲机场第一名。目前,机场拥有 129 家航空公司飞往112 个国家 304 个机场的定期航班,拥有 29 家航空货运公司飞往44 个国家 88 个机场的货运航班。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附近有 500多家企业,超过 6 万人在此就业,年均超过 1500 万人的观光客和 3500万具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生活在周边。为此,在做大航空物流运输产业的同时,空港经济区也不断开发商务产业,已经规划在占地 35 公顷的生态绿地中建设贸易中心、会展中心等,形成了典型的物流商务并重的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
3、休闲旅游业为主的“ 仁川模式”
仁川国际机场创建于 2001 年,位于韩国永宗和龙游两岛之间 60平方公里的人工填海地上,是韩亚、大韩航空的基地,天合联盟的东北亚枢纽。仁川空港由松岛、青萝和永宗三个岛屿组成,独特的空港位置塑造了以休闲旅游业为主的“仁川模式”。
仁川空港经济区内,松岛以国际商务、研发、教育、文化、居住等功能为特色,目的是把其打造成韩国最大的尖端商务城市。青萝重点建设外籍员工居住区,及相应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永宗岛是机场枢纽所在地,在发展航空物流的基础上,结合海水环绕的优越环境,重点开发休闲、旅游产业;同时,为了增加航空货运服务功能,建立了近 300万平方米的自贸区,吸引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和企业进驻。2014 年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为 4500 万人,货物吞吐量 256 万吨,货运量全球第四、亚洲第三。
当前,仁川国际机场制定了“五角空港”的发展策略,把未来的机场定位为集“航空港、海港、信息港、商业港、休闲港”等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港口,并希望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一流服务的提供将机场建设成为东北亚的枢纽港。
4、产业多元化综合的“ 史基浦模式”
史基浦机场位于阿姆斯特丹城西南部,是荷兰皇家航空、法荷航空等的基地,同时也是史基浦火车站所在地,拥有近 300 个直航目的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史基浦机场树立了汇聚人流、物流、展览、观光以及娱乐商贸一体化“国际空港城”的形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多元综合的“史基浦模式”。
史基浦机场是欧洲物流集散中心,机场周边建有 20 多个产业园区,吸引了 20 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此建立分支总部或机构,并有数千家各种类型的企业入驻,包括联合包裹服务(UPS)、敦豪快运(DHL)、联邦快递(Fed Ex)、TNT 快递、日本通运(Nippon Express)、嘉里物流(Kerry Logistics)等。机场地区的物流规划核心是“多式联运”,推广ACT 战略 (Amsterdam ConnectingTrade),即“阿姆斯特丹连接贸易”。波音公司在机场地区建立了欧洲零部件中心,每年有 7 万多件零部件通过这里运往欧洲大陆,机场地区作为多式联运的枢纽为其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
史基浦机场商务区也被誉为“欧洲商业界的神经中枢”。优利系统、三菱 BMC 软件等都在此设有区域总部、供销及研发中心等。机场的零售业也闻名全球,史基浦机场的商贸经营理念是“都市有什么,机场就有什么”。同时,机场的房地产业也吸引了大量企业和商务休闲酒店入驻,并建有酒店、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2007 年 9 月,史基浦机场与中国 Chinamex 等企业签订协议,规划兴建容纳 1500 家中国企业的中国贸易展览中心。此外,机场周边还建设有多个产业园,重点发展 IT、航空航天制造等产业,形成了典型的产业多元化、综合性发展模式。
5、工业园区为主的“ 北京模式”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一些企业自发聚集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区域,利用机场附近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郊区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构成了北京空港经济区最初的经济单元。1993 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 1000 万人次,顺义政府围绕机场规划了林河经济开发区,并提出“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大力发展空港口岸经济”的思路;1994 年,在机场西侧规划空港经济区;2000 年,在紧邻机场西侧建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区。
2001 年,机场旅客量突破 2000万人次,顺义政府又提出“空港国际化、全区空港化、发展融合化”的发展思路,并于 2002 年提出了建设空港物流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的规划,空港经济发展体系和产业布局初步形成。2004 年,旅客量突破3000 万人次,当地政府又提出“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发展临空经济”工作思路。2006 年,北京市明确提出开发建设临空经济区,并将其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2007 年,旅客量突破 5000 万人次,政府又提出“进一步壮大和巩固临空经济”的工作思路。2008 年 7 月,全国第一家直接依托空港口岸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
目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逐渐形成了“一廊(温榆河生态走廊和机场南侧市政用地周边防护绿带构成的绿化生态走廊)、二带(机场两侧的两条规划建设控制带)、三园(空港工业园、物流加工产业园、机场配套产业园)、四区(临空商务核心区、临空商务拓展区、保税物流中心区和温榆河居住区)”的产业布局结构,形成了以现代物流、现代制造、航空、高新技术、会展等为代表的空港经济区产业园区集群。
四、空港经济新动能培育壮大的重要意义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航空项目发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是: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空港经济区新动能的培育壮大,能使城市和国家的形象得到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显提高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并直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和 GDP 贡献。
(一)有利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战略赶超进程。
空港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单一的运输功能向多功能共进、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空港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作为融合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产业聚集等多元化特征为一体的空港经济,其依托机场,特别是枢纽机场,以空港为核心,以空港运输业及关联产业为主体,形成具有明显航空指向型产业的聚集效应,可以有效带动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和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空港聚集的大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高端资源,具有典型的技术领先型、市场迅达型、全球畅通型等优势,这使得空港地区具备了比较高的综合竞争力。通过空港枢纽、空港经济区和腹地经济三者之间的互动关联机制,凭借空港经济所特有的时空距离的速达性、产业的高端性、服务的多样性以及技术的集成性等特点,促进空港和腹地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区域的快速崛起,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二)有利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的空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场所。机场及其周边区域日益成为多种高端要素高度集中的区域,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经济影响力和产业辐射力越来越强。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发展具有现代服务型、产业高端型、经济外向型等多元化特征的空港经济,基于其具有的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等特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产生具有明显自我增强机制的极化———扩散效应。不断吸引周边产业进行调整、集聚、升级和趋同,在空港及附近区域形成具有典型航空指向型的空港服务业集群、临空制造业集群,以及与航空运输相关的其他产业集群[3],进而催生出以空港为核心、以临空产业为主体、多种产业密切关联及协调共进的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这可以有效地推动地区产业结构高端化、服务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相关产业价值链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变。
(三)有利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程。
历史证明,每一次国际性产业转移,都会给承接转移的国家和地区带来跨越式的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伴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的推进,依托空港提供的快速安全的交通方式和遍布全球的航空网络,吸引高端要素在空港周边聚集,积极承接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成为欠发达地区把握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选择。
五、空港经济新动能培育壮大的条件、路劲和方法
空港经济新动能的培育、形成和发展、壮大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并不是有了机场、设了空港经济开发区,引进了一些企业就能培育、壮大空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从国际上空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看,空港经济的发展、性能能的培育与壮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遵循特定的路径,采取必要的方法才能够实现。
(一)空港经济新动能培育壮大的条件
1、完善的机场条件
机场是空港经济新动能培育壮大的基础,机场的规模大小以及机场辐射范围的经济状况决定了空港经济新动能培育、发展壮大的水平。机场本身的条件包括软硬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包括机场的跑道、候机楼、停机位、货运设施、维修后勤、未来发展空间等;软件方面包括空港的战略定位、区位优势、机场的信息系统、航线资源、发达的航空运输网络、服务质量和员工的外语水平等,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程度,空港经济新动能培育壮大才有基础。
2、快速发展的地区经济
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空港发展的依托,地区经济越厚实,空港经济新动能培育壮大的基础就越牢靠。依托港经济新动能壮大的发展,空港核心经济区的形成会加速,同时辐射范围、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推动地区新旧动能的转换,提升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所以,空港经济开发区产业的选择在某种程度应考虑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重要产业相协调。
3、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通是机场客货流畅通流动的关键条件之一, 这种能够提供顺畅流通环境的能力是企业选址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高效发展的必备条件。直观地讲,越具备海、路、空全接入的立体化交通网络,空港经济开发区的辐射能力越强,空港经济新动能的壮大就越有条件。
4、便捷的通关条件
口岸条件直接决定空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快慢和成败。高效的货物运作效率、高质量、满足货主服务要求的多功能服务, 较少的货物中转时间,便利的VAT(增值税)税制等,将提高空港经济开发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使更多空港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落地生根,加快空港经济新动能的培育和发展壮大。
5、配套的政策优惠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 ,空港经济区不是先天形成的, 而是后天培育发展起来的。产业配套支持政策是放大大型航空枢纽和世界级转运中心功能,发展空港经济,拓展航空城的必要件。 每个空港经济区政策存在地区性差异,但是海关、土地、 税收优惠等配套的支持政策都备。
6、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附属设施
空港经济区的生态环境既是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对空港发展空间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部集聚的空港经济区集聚了很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空港经济区规划当中应考虑到配套的附属设施,包括住宅、学校、医院、金融机构、休闲等与空港经济区发展紧密相联的商务设施。
(二)空港经济新动能培育壮大的路径
空港经济区的建设以及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和壮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空港经济区发展的层次上来看,新动能培育壮大的路径如下:
1、政府主导推进,公司化运作。
空港经济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从空港的定位和规划建设、 产业园区的设立、自由贸易区的推进以及各种政策优惠的提供,无不是政府作用直接发挥的结果。而空港经济区的管理和运作一般由机场和政府组成的公司进行运作,机场主导。这种结合既能保证空港经济的发展与机场的发展密切相关,又能获得当地政府在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政策持。
2、 接收总部经济和产业转移的平台。
便利的空港加上便利的配套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总部经济和产业集群,空港经济区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接收国际产业转移的平台。
3、形成以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的航空城。
空港的便捷和高效,使得空港经济区发展成为集现代物流、金融、电子信息、会展、生物制药、尖端科技、总部经济、房地产、 休闲旅游等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航空城。
4、划定区域设自由贸易区。
为了充分利用空港的优势 ,各国纷纷在临近空港的区域划定范围,设立自由贸易区,让全球的企业享受 “境内关外”的快速、便捷的通关服务和贸易政策。
(三)空港经济新动能培育壮大的具体方法
1、优选实力强劲的航空公司。
航空产业包括航空运输服务业和航空工业。航空运输服务业主要是以航空公司为核心的航空运输服务产业链。航空运输服务业对空港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吸引大量的航空公司入驻,航空服务链条上的其他企业会随之发展,进而加大对航空运输的要求,激发航空工业的发展潜力,并带动临空经济区的整体发展。所以优选航线网络发达、实力强选航空公司是培育壮大空港经济区新动能的首要举措。
2、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要有效加强空港经济区和省、市、区、机场集团、大型开发区之间相互沟通,定期沟通、统筹解决空港经济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机场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土地、产业、服务和管理等资源。
3、积极开通国际航线。
国际航线的开通不仅首先带来航空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增长,直接促进航空公司机票收入、国际
旅游收入的增加;而且,随着城市国际化和知名度的推动,还会给当地商贸和招商引资带来额外的拉动效应。
4、发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指利用集装箱技术、采用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海、陆、空),实现货物的连贯运输的一种新物流组织方式,它打破了过去单一交通工具运输方式的局限性,能够大大提升物流运输的效率,并降低货物的时间和物流成本。当然,多式联运的开展必须依赖于综合交通体系的建立,以能够实现货物的无缝衔接。
5、发展航空偏好型产业。
产业是空港经济区的基础和支撑。航空产业具有空运偏好和时间价值偏好,这一特征决定了空港经济区的产业网络体系的规划和建设要以航空偏好产业为重心。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建设要建立以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并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发展。空港经济区的产业不是简单的产业堆砌,航空偏好的产业制造、航空物流、生物制药等,都是空港经济区产业的发展方向。空港经济区产业的高级形态是总部经济、技术研发和金融结算等。
6、坚持特色开发、差别化竞争。
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开发,要坚持航空产业的特色,实行差别化发展和竞争。差别化竞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空港经济区的产业体系规划和建设上要实现差别化。首先与空港经济区所在地区工业园区的产业配置相差别,其次是与省内以及周边省份内的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配置相区别。二是空港经济区内实力雄厚的制造企业要研发差异化产品、探索差异化的营销模式,从产品实质和市场开拓上寻求差异性,避免同行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进行仿制。
7、加强空港特色小镇建设。
建设空港小镇,是空港经济区在新常态、新经济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必要载体。空港小镇建设要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备独特性和唯一性特征。空港小镇的建设要充分挖掘、发挥所在地区的以下五个优势:机场优势、产业优势、配套优势、通关优势、人文环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