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发现过河困难的问题。若河浅和水流慢,人们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们就无法过河。后来,一些人发现抱着树枝或粗的树干,就可以浮渡过河。于是,人们就开始有意识的把树枝捆成一扎,做成木筏。或把粗树干挖空,使它成为独木舟就可以过河了。
船舶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有悠久的航海及造船的历史。考古证明,至少在7000年前,中国已能制造竹筏、木筏和独木舟。最早、最简单的木筏是由多根树干捆扎而成的木排,沿江河顺流而下,也可以用桨、橹、篙来推进。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造船工场,能够制造战船。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汉代已能制造带舵的楼船,高十余丈,甲板上建楼数层。唐、宋时期为我国古代造船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舟船不仅种类的、体积大,而且还有工艺先进、结构坚固、载量大、航运快等特点,河船和海船都有突出的发展,而且发明了水密隔壁。船的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是明朝。,据一些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郑和下西洋的船就是其代表,但这也是中国古代舟船史的尾声。
近代中国造船业发展迟缓。1865~1866年,清政府相继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保民”“建威”“平海”等军舰和“江新”“江华”等长江客货船。
新中国成立后,船舶工业有了很大发展,50年代建成一批沿海客货船、货船和油船。60年代以后,中国的造船能力提高得很快,陆续建成多型海洋运输船舶、长江运输船舶、海洋石油开发船舶、海洋调查船舶和军用舰艇,大型海洋船舶的吨位已达30万以上载重吨。除少数特殊船舶外,中国已能设计制造各种军用舰艇和民用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