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北京市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并在废旧荧光灯处理现场看到了这样的一
幕:
两根废旧灯管并排被送进一个看上去象集装箱的机器里,在分离出灯头、玻璃渣和汞银
混合物之后,汞银混合物自动流入高温机器,经过800度的高温蒸馏,再分离出荧光粉和粉
状的固体汞,整个处理过程不到一分钟。该中心市场部主管韩宝杰向记者介绍到,"无毒的
荧光粉拉去房山生态岛就可填埋了,汞经过提纯后还能回收再利用。"
作为目前北京市唯一一家进行废旧光源处理的企业,这家处理机构今年正在将通过"绿
色照明"工程回收上来的废旧荧光灯进行分解处理。而记者所看到的操作却是近三个月来,
该公司废旧灯分离机的首次开机。
废旧灯回收:居民意识有,站点无处求
在"一元节能灯"的换购现场,家住东小口镇的郑女士告诉记者,因为知道节能灯中含
微量汞,如果将之直接丢弃,灯管中的汞漏泄会污染地下水,所以郑女士决定把废旧灯管送
去回收。然而小区废品处理站的工作人员却告诉她,无法回收废旧灯管。直到郑女士在最近
换购政府补贴的"一元节能灯"时才发现,换购处设有废旧灯的回收处。
记者从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了解到,"一元节能灯"的换购现场设置了废旧灯回收箱,
并通过张贴海报的方式,提前通知居民可在换购时将家中废弃的旧灯管带来。"一元节能灯"
推广期间回收的旧灯管也由供货企业统一回缴给北京市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但负责人同时
告诉记者,换购现场居民上交的废旧灯并不多。
记者通过了解发现,随着北京市绿色照明工程的实施,居民的节能意识普遍提高,然而
苦于对垃圾、废旧灯管和电池的分类回收站点的无处寻找,积攒了多时的废旧灯管和电池最
终只能随普通垃圾的运输渠道进入填埋场。因为没有便利的回收渠道,而使大量有毒污染物
直接接触土壤,其造成的重大危害可想而知。
回收处理机构:只够"吃半饱"
一方面是居民的废旧灯管无处回收,另一方面确是处理机构机器的时停时开。
从北京市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了解到,在满负荷状态下,处理废旧灯的粉碎分离机一天
能处理1.5吨废旧灯管,每年可处理约390吨废旧灯管。然而2009年,这家处理机构总共
只处理了200余吨的废旧灯管。比照满负荷量标准,目前只处于半饱和状态。
据韩宝杰介绍,该公司处理废旧灯管的周期为每季度一次,每天开机时间8小时,持续
两周至一月左右。其他的时间,都在进行废旧灯管的回收和囤积,只有达到足够储量才值得
开一次机。
没有足够多的废旧含汞灯管来源是件发愁的事,但现在已经比2006年这家公司刚开始
废旧灯管的回收处理时好了许多。"当时收灯真是愁,四处都找不到废旧灯源,有的企业就
是有废旧的灯管也不交给我们。"韩宝杰如此感慨。
近几年,随着公众节能意识的普遍提高,废旧灯管的回收处理量也在逐年递增。据悉,
2008~2009年,北京市从"绿色照明"工程中回收的废旧荧光灯数量已达200万只。
韩宝杰说,现在已有200多家企业都把废旧灯交给该中心,包括商厦、办公楼、经济开
发区内企业和部分地铁站点。但数量并不充足,每次大约有100~200公斤,"吃不饱"的问
题仍然存在。
政府:用补贴缓解企业成本难题
居民区没有危险品集中回收点,回收处理机构却只能"吃半饱",两者为何衔接不上?
"出现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是回收处理企业的经营成本问题。"韩宝杰告诉记者。
原来,回收的废旧灯管即使处理再利用,其本身也产生不了多大的经济效益。作为市场
运作的回收处理企业,还是要算一算经济账。
据悉,现在废旧光源的处理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和企业付费。2007年开始,北京
市绿色照明工程要求废旧光源由企业回收后,统一到北京市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由政府出
资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处理一只废旧光源,北京市发改委补贴处置中心1元钱,核算成本之
后能够持平。
记者获悉,该中心向社会、企业收灯可获每吨5000元的费用。因为企业废旧灯源数量
相对较少,摊在每一根废旧灯管上的处理成本是大约2元,也只能基本摊平。仅依靠回收废
旧灯产生的再回收物的效益难以满足所需费用。但回收废旧灯源不能向居民收取费用,其间
产生的成本无人付费,企业也难以承担负荷,因此目前市场上并无有效的途径来收集居民家
庭的废旧灯管。
记者了解到,延庆县环保局每年都在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和乡镇组织两次统一回收废旧灯
管的行动,再通知该中心前去装车回收,在财政上还给予一定补贴。韩宝杰说:"每年的回
收量将近2吨左右。政府牵头,我们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在往年补贴"一元节能灯"的基础上,加大了废旧灯管的回收力度,有关部门也鼓励市民
将家中的废旧灯管送去回收。当然,要捋顺废旧灯管的回收渠道,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还
需要寻找到更市场化的解决办法,真正把废旧灯管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