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第二次开上了吐乌大高速。
作为新疆地区第一条高等级公路,长期重载车辆的压力,让全长283公里的吐乌大高速的路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裂缝、沉陷、泛油、波浪、车辙、修补等多种路病。
2011年10月,吐乌大一期热再生道路治理工程中,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以快捷的施工速度、出色的现场管理和优秀的施工质量,得到业主单位及监理公司的一致称赞。
新疆地区属于西北极端气候,冬、夏季温差极大。高温易引发失稳性车辙,低温则造成了路面的温缩裂缝,极端气候条件下,对沥青路面的抗低温和抗高温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英达用卓越的施工给出了完美的回答。随着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缓缓开过,这条新疆最重要的交通动脉正在重焕青春。
对症下药的治理,兼顾路面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
在新疆,夏季温度最高超过40℃,冬季最冷的时候则在-40℃以下,且昼夜温差很大,极端气候对公路沥青路面造成了破坏。
“高温会引发路面失稳性车辙,低温则会造成疲劳裂缝,这两类路病在吐乌大高速上非常普遍,”江苏省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如何提升高温条件下道路高温稳定性,又兼顾低温抗裂性,防止裂缝的出现,是专家们需优先考虑的问题。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与新沥青混合料相比,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更高,抗高温性能更好,通过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对原路面材料的100%再生利用,施工后路面的动稳定度得到来了有效提升。
为提升原路面的低温抗裂性,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英达公司确定了再生剂的添加量为原路面沥青含量的5%的施工方案,检测结果显示,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经该方案再生后,各项指标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并在抗高温性能和抗低温性能中间取得了最佳平衡点,经第三方检验,无论是高温稳定性还是低温抗裂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单套机组日施工面积超1万㎡,高速前进的优质工程
记者驱车在吐乌大高速上,经过英达施工的路段,以往的颠簸感消失了,代之的是平整、舒适的行车体验,经英达就地热再生施工后路面,平整度相较施工前得到了明显改善。在路面平整如新的同时,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随着机组以4-6米/分钟的速度缓缓前行,一条平整、美观的道路出现在记者眼前。
“英达就地热再生的施工速度能达到传统工艺的3-4倍。”本次施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赵明科这样评点英达本次的吐乌大工程的施工速度,根据现场统计,一套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单日施工面积可超过10000㎡。
根据赵明科介绍:过去采用传统工艺进行道路大中修时,需要用挖掘机花费很多时间去清除老路面,然后需要对路面进行整平,然后再清扫、涂抹粘层油,繁琐的工序占用了大量时间,而且这种治理方式不但占道时间很长,也容易对路基造成破坏,“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一条龙式的施工方式,使得本次工程工期被大大缩短了。机组采用疏松耙耙松路面,对路基不会造成任何的破坏。”
施工快捷高效的同时,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施工的质量也绝不含糊,除了平整度之外,其他的数据也非常出色。检测结果同时显示:施工后压实度为96.5%;抗滑值为46BPN;渗水系数为19mL/min;“所有的数据都可以打到90分以上”,赵明科表示。
赵明科认为,优异的施工质量,不但来自英达机组国际领先的设备性能,也来源于各环节严谨的施工管理。赵明科表示:“在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温度控制、加热深度、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摊铺和碾压的质量、纵、横向接缝的美观程度等等都会影响最后的施工效果。根据现场检测数据来看,路面加热温度控制在150℃左右,耙松深度均达到了4cm,不仅检测数据优秀,英达施工后路面外观也很美观。路面平整密实,无裂痕、轮痕、离析、油包等现象。”
这一技术节约、环保的性能,也获得了业主方面高度的评价,韩晓春表示:由于对原路面材料进行100%就地再生利用,在施工现场看不到任何废旧沥青料, 使用的新沥青混合料也减少了很多。“我们的拌和站离施工现场较远,如果用传统铣刨摊铺工艺的话,新料运输工作量非常大,但使用这一技术,大大减少了新料运输的工作量及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