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产业集群 >> 电工电气 >>正文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发布时间:2012-06-12  来源:经济日报 

1. 加快融入全球研发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区创新资源密集优势,探索在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实现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国际知名实验室在示范区设立研发机构。探索国际研发机构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模式。大力支持示范区企业和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际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提升整合利用全球研发创新资源的能力。   

  2. 推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设立示范区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海外拓展中的关键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和海外维权。鼓励面向全球市场的软件外包、生物技术研发外包等服务出口。利用我国对外援助、双边或多边合作方式,支持有资质的企业承担国际工程项目,简化企业人员出入境手续。落实国家外汇管理、外包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指导企业开展国际认证活动。探索建设一批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搭建企业国际化支撑服务平台。   

  3. 提高企业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以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为目标,积极探索企业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做强做大的路径。围绕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现代化建设等重大需求,支持示范区企业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支持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国际并购,获得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拓展市场渠道。   

  (二)完善国际交流平台  

  发挥国际组织的桥梁作用。支持国际学术组织、产业组织和公益组织等搭建创新交流合作平台,探索中关村与国际区域、国际组织合作的新模式。吸引各类国际产业组织落户示范区,深化中关村与国际知名科技园区、创新资源密集城市等之间的交流合作。扩大对中小企业吸纳国际创新资源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技术专长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塑造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品牌。将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关村论坛作为展示自主创新成果、提升国际合作水平的重要平台。  #P# 

  (三)深化国内创新合作  

  1. 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协作体系。发挥中关村在京津冀地区自主创新的龙头作用,强化与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等重点产业聚集区的战略合作。建立健全北京与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间的创新发展合作机制,促进示范区技术、产品、服务、品牌和模式的输出,形成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格局。把中关村建设成为京津冀都市圈乃至全国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2. 推进跨区域的创新合作。进一步探索推广示范区与其他区域共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模式,发挥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等对全国的辐射作用。推进示范区科技创新成果向全国进行转移和产业化。向全国推广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经验。  

    七、统筹规划空间布局  

  统筹园区功能和产业定位,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符合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重点突出、产业集聚、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原则,根据发展需求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研究适当调整规模和布局,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多园”格局。   

  (一)优化调整产业空间布局  

  1. 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为轴线辐射周边区域形成的中关村科学城,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通过存量资源挖潜置换,加快建成区改造升级,促进空间资源集中开放和高效利用,促进协同创新和共建共享。依托现有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为载体,以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为重点,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和研发基地建设,加强与中央单位合作,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 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以海淀和昌平南部地区为依托,发挥北京北部区域创新资源密集优势,加大对产业布局的优化力度。整合优化未来科技城、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环保园、创新园、永丰产业基地等空间资源,加快北清路至七北路沿线的产业规划和布局。大力推进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集聚,加速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建设“生态良好、产业集群、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城乡一体”的世界领先的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3. 构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整合后的空间资源为依托,整合优化丰台园、亦庄园、通州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大力引进高端、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科学、新能源与环保等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建成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加强与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等重点经济集聚区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发挥其对京津冀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4. 加强各园区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各区县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电子城、德胜园、雍和园、石景山园等园区发展,发展若干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的专业化产业基地,构建一批特色突出、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一城多园的建设,以高技术产业发展加速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引导各产业、价值链细分环节在不同专业园区的集聚,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空间格局。   

  (二)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  

  1. 建设便捷高效的绿色交通体系。坚持“区域统筹、适度超前、建管并举”的原则,在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建立健全示范区与周边地区统筹对接机制。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基地与中心城区、新城间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推进示范区道路改造与建设,提升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水平,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复合型快速交通走廊。   

  2. 构建便民宜居的生活基础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生活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探索示范区与所在行政建制区县共建、共管、共享的协调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周边地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与升级,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和谐社区。 

   3.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示范区市政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与建设。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数字电视系统,建成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三)强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1. 推进城市建成区土地资源挖潜。制定建成区土地资源挖潜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土地资源挖潜的建设时序和空间布局。加速推进产业空间整合与功能升级,打造一批定位明确的主题楼宇、创业孵化网络和特色街区。大力推广专业产业集群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提升各专业园区的管理水平。探索示范区物业运营模式创新与金融创新有效结合的新途径,开展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   

  2. 加强集中新建区土地集约利用。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结合示范区产业向研发型、总部型、服务型升级的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建立多个与示范区定位相符合的特色产业聚集区。完善孵化器等产业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与监管制度,推进示范区由外延式开发向内涵式开发转变。建立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动态评估和考核制度。   

3. 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示范区产业发展用地需求,确保各业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和管理政策,深入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示范区土地利用动态管理机制,促进示范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健全企业(项目)准入审核制度,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用地转让和闲置用地的监督管理,加强示范区土地整理储备工作。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