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分析 >> 市场分析 >> 轨道交通 >>正文
点评中外媒体聚焦京广高铁开通
发布时间:2012-12-28  来源: 作者:安玛

    昨天,全球最长的高铁线路京广高铁全线开通,立即引来的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评论多元五花八门,安玛现选择性的点评各大媒体的报道如下:
 

    点评一:在各类的报道当中, 英国《卫报》对于中国有国家主导的铁路建设令美英相映见厥的评论最令人醒目,英国《卫报》直接点明了,国营企业主导的国家高铁的实际成效远远高于英美两国全部私营化的国家铁路系统。铁路建设是一项涉及国家发展经济命脉的长远工程,但投资大投资收益相对缓慢,以盈利为主要考量的私有企业是难以出手下大气力的,中国的铁路发展成效与美英对比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十八大后,中国正面临着经济体系的进一步改革,究竟该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如何防范国有企业的垄断削弱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如何防止国有资财被贱卖到国际跨国巨头或者国内高级权贵的头上化公为私等等,都是国内各派民众极为关注的大问题。
 

    西方媒体从中国高铁的成功发展这个独特角度,阐述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实效性和必要性,一定程度回答了国内右派以及海外民运中不少人鼓吹中国的经济改革要朝着大面积的“国退民进”迈进,甚至提倡国家经济应当全盘走向私有化的观点属于极端右倾,这样的理论在英美两国铁路系统的实际的运作中对国计民生非好事一桩。
 

    点评二: 德国媒体《法克克福汇报》的标题是“中国高铁不再需要德国”,道出了中国高铁产业已经迈上了自主创新的轨道了,这无疑是过去十年胡温施政的一个亮丽篇章。
 

    德国媒体的这个评论对于外界尤其是日本媒体一直都在质疑中国高铁只是仿制品,或者是侵犯日法德等国的专利技术的产物是迎头一击,不知道日本媒体对于昨天通车京广高铁有何评论,是否坚持一贯的中国高铁全是日本技术的调门?至今没有看到日媒的中文译文,懂日文的网友能否翻译昨天的日美报道?
 

    点评三:台湾媒体对京广高铁的报道比西媒多,联合报中国时报等在京广高铁开通前的早几天就开始了系列的报道,从清末的京汉铁路汉广铁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难建成,到今年快速通车的全球最长的高铁,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中国的国势回轮。台媒的报道的另一个特色是点出了大陆高铁建设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但是配套措施跟不上,比如,高铁的购票便利台湾就比大陆强多了;同时,高铁站周边的公车配置缺乏,导致了黄牛车大宰乘客的现象大量发生。台媒进一步指出,产生这些负面现象的根源是铁路一家独尊的铁老大的至尊地位,倾听乘客百姓呼声的意愿低下滞后;同时,各地沿线的地方政府不参与不过问高铁站周边的公车配套建设也是问题的根源之一等等。
 

    各位,国家经营铁路的好处在点评一引用的西方媒体评论已经谈过了,坏处也被台媒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安玛认为, 作为国营铁路的铁老大,就该继续发扬长处注意纠正坏处,及时倾听民意改进作风;同时要打破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各自施政割裂的条条框框,联手协作共同运作,不能也不该在攻克了高新的高铁技术难关服务于国民乘客之后,却任由缺乏周边公车配套等官僚主义作风泛滥不管,导致大为降低或折扣国民乘客应有的高铁享受,从而伤害高铁本来应有的社会共同效益。
 

    点评四:大陆媒体的报道也属多姿多彩,以央视的现场直播最具新闻的时效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几乎一边倒的赞美,缺乏台湾媒体那种从乘客立场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批评和建议。不过,报喜不报忧已经成了大陆媒体的一种惯性了,不知何时才能有效地改变? 

关键词: 点评 中外 媒体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