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国的光伏产业迎来转机的希望。
12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但是,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提出,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扶持政策陆续推出
最近一段时间,扶持光伏行业的政策信息陆续推出,十二五规划关于光伏发电的总体装机容量也得以上调。而光伏下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也将陆续落地。
相关部委和企业近期出台的举措早已引起各方关注。
10月26日,国家电网召开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新闻发布会,提出未来将对符合条件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系统方案制订、并网检测、调试等全过程服务,不收取费用,富余电力全额收购。这一举措被业内简称为“免费入网”。
科技部网站12月11日公布了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目录。财政部网站日前也公布消息称,为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中央财政日前拨付 70亿元资金,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应用示范3157兆瓦。工信部正在牵头组织制定一项主题为“光伏下乡”的计划,旨在推动光伏发电大规模进入农村,而十二五光伏发电的总体装机容量最高上限可能提高为40GW。
转向国内市场
占全球50%产能的中国光伏产业,去年以前90%产品外销欧洲。在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筑起贸易壁垒后,中国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开启,被视为解救中国光伏企业的关键,分布式光伏安装应用更是被寄予厚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达成称,政府正在通过多个项目拉动光伏应用,其中,仅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15年就可能超过20吉瓦,而2015年的累计装机有望达到40吉瓦。吴达成预计,今后五年和十年的光伏系统安装量会大大超过当前制定的总量目标。
据吴达成透露,监管层正在制定光伏产业三个重要细则办法:《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促进光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分布式发电示范区实施办法和电价补贴的标准》,这三个办法都将在政策上给予光伏产业支持。
补贴资金方面,除了日前中央财政拨付的70亿元资金,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应用示范3157兆瓦,2012年中央财政一共拨付相关资金达到130亿元,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国内应用的总规模达5200兆瓦。
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光伏业的困境源于多年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苦果。
自2004年德国出台包括“十万屋顶计划”在内的光伏并网政策以来,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开始激增,无序发展也发端,再加上地方政府的盲目支持,中国的光伏产业驶入了快车道并一发不可收拾。一路狂奔的中国光伏产业即使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面前,也没有停下脚步。
在“四万亿”刺激计划以及中央和地方层出不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之下,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有300多个城市宣布将致力于发展光伏产业,100多个城市将建光伏产业基地。
但是,2011年是光伏产业的转折年。随着德国、意大利削减光伏发电补贴,从5月份开始,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从每吨70万元迅速下降到21 万~25万元,跌幅近70%。产能过剩的恶果开始显现,光伏行业产能与需求比已经从2010年的41∶16.7上升到当时的63∶21。
再加上美国、欧洲开始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对严重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这无异于致命一击。
一方面是早已远远过剩的产能,另一方面是日益萎缩的出口市场和接踵而至的贸易大棒。截至2012年12月,光伏组件的价格从2008年以前的每瓦3.8美元降至目前的每瓦0.6美元。
中国的光伏产业一片狼藉。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在A股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业中已有3家停产。从全国来看,目前在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7~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均已关闭生产线,停产率超过80%。
“近些年因盲目扩张所带来的难题,必须有一个消化过程,即便有国家的扶持政策,许多企业也难免被淘汰出局,我国光伏业走出困境还需时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达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