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方案市场空间更大,是传感器企业的长远目标,传感器核心技术的领导者更易转型;在物联网战略下,传感器国产化需求迫切,传感器行业的国内领导者更受政府扶持;作为物联网的关键,传感器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优势环节,也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感器作为整个物联网的末端,潜在需求量最大。从全球传感器产业来看,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具有很好的技术基础,而且上下游配套成熟,都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许多厂商都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几乎垄断了“高、精、尖”传感器市场。
物联网传感器面临巨大市场潜力
未来六年内,物联网可望带动市场大量布署远端与无线感测器节点。Gartner认为,到了2020年,全球装设完毕并进行运转的感测器节点数量将上看300亿。很多远端感测器节点都能支援工业应用,如工厂自动化、智慧建筑、运输交通系统等,必须经年仰赖电池或能源采集系统所供应的少许电力运作。
电池或远端能源采集器所提供的少许电压,可用低功耗类比IC加以转换,提升到可以满足多数电路的程度。它还可用来增强(有时候是使其线性化)来自远端感测器的微弱输出信号,亦具备提供资料转换功能,将类比信号转换为可供嵌入式处理器或控制器使用的资料型态。除了远端感测器节点,还可以支援各种应用。
到2017年,这类零件应用于工业状态监控的市场规模将上看3亿美元。目前还难以预测这3亿美元的营收是否将随着物联网节点布署而逐渐增加,抑或包含在一般预期的工业控制支出当中。但我们认为,另有1.55亿美元将花费在支援智慧家庭监控器等消费性应用上。
未来五到十年间,低功耗无线感测器电子产品必须将焦点放在如何改善能源采集装置,藉此缩小产品尺寸并降低成本,同时增加装置的电力输出。现有的能源采集器体积大且笨重,价格昂贵且效率不佳。太阳能、热梯度(thermalgradient)与震动等三大主流环境能源采集器亦是如此。
对研究人员与产品开发团队而言,这三种装置有着相同的矛盾:想要采集到更多能源,装置的面积需求就更大,代表产品永远难以微型化。太阳能、热能发电机与压电震动能源采集器还必须要有专门材料。Gartner预测显示,能源采集技术还要十年才能跃升主流。
传感器行业将实现由点及面的高增长,国内市场年增长30%:物联网产业已进入市场导入期,传感器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未来五年国内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