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9日报道刊登题为《大型钢企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文。文章称,按产量来衡量,武钢目前处在最好的时候。它是中国五大钢企中发展最快的,已经吞并了三家省级对手,并杀入广西。这家钢企的产量在五年里几乎翻了一番,成为按吨数衡量的世界第六大钢铁集团。但武钢是个大问题。
虽然武钢是一家盈利的企业,但却是中国效率低下的一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北京下令要合理化和削减产能,但中国的大型钢企却变得更大,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钢铁产量至少过剩20%。一名管理者说,钢价下跌,“钢铁产业面临严冬”。
中国2012年的钢产量为7.2亿吨,而美国仅为1.2亿吨。自中国在2008年实施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来,钢铁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同产能过剩作斗争的标志。它发挥了阻止中国经济崩溃的预期效果,但也让中国倒退回“国家投资主导”的经济模式,而这是中国一直努力摆脱的经济模式。一名经济学者说:“它丧失了五年的改革期。”
中国希望通过把武钢和其他大型钢企包括上海宝钢和河北钢铁集团变成全球企业来摆脱这一问题。它希望其他国家让这些钢企通过兼并和收购走向世界。武钢的“全球市场扩展”战略谨慎而模糊。但美国要让一家中国国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和纽克尔公司却没有明显的理由。这两家企业都已跌出全球十大企业的行列。而且这也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必须解决国有产业膨胀的问题,否则中国经济将遭受损害。
人们很难指责资深基金经理人安东尼·博尔顿近日不让信托公司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受伤害的做法。博尔顿避开武钢这样的巨型国企,但却陷入中国的股市恐慌。武钢股份在上海证交所的交易价格是四年前实施刺激计划后的1/5。法国里昂证券公司的经济分析师安迪·罗思曼说:“中国应当把许多国企摘牌,因为它们很差劲。”问题远比股市表现差要严重这是对投资主导模式发出的警告,而这种模式是中共新领导层再次试图远离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所有净新增就业都是由私营部门创造的,而国企拖着沉重的步子,不让人待见。但国企对各省的经济至关重要这也是北京的批评被当作“耳旁风”的原因所在,而且政府完全不希望再出现20世纪90年代末那样规模的经济萧条。
在解决产能过剩方面,办法是合并。武钢吞并了鄂州、柳州和昆明钢铁公司。这个过程被称作“可持续增长”。武钢在世界各地签订购买铁矿石的协议,从澳大利亚和利比里亚到巴西和加拿大。武钢公关总监陈永志说:“我们的目的是与海外公司进行坦诚和友好的合作。”
这不是唯一的例子。三年前,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收购了建在密西西比州的美国钢铁研发公司14%的股份,并计划建立五家钢厂。不过,每次中国公司要在美国进行收购都会爆发争吵。鞍钢的收购协议没有提交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后者是负责检查有安全隐患的收购案。
公平贸易是关键,而非国家安全。武钢规模太大,不能倒下。这就是为什么国企能从国有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和大型钢企能获得税收减免和其他形式的政府支持。在大型钢企走向世界前,中国必须解决自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