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产业,单美的这个龙头企业就可以养活上千家配套企业。但在LED照明领域,佛山企业都在各自为战,他们的客户名单有来自惠州的、中山的,但很少有来自佛山本土的。(据5月16日《南方日报 佛山观察》报道)这是佛山照明灯具协会会长吴育林在上周三一场LED产业配套会上的说法。
上述配套会结束后,一家丹灶做LED散热铝材的企业老板正在四处派发名片,为了求证这个观点,笔者特意问他的客户有没有佛山企业,他承认,基本上都是外地的。
类似的案例笔者接触过不少,佛山LED行业配套能力很强,许多周边地区的灯厂都上门来找配套合作,但本土企业却很少主动出去寻找生意,一来二去,反倒成了互不来往的陌生邻居。
很难说这是佛山企业的性格,但至少可以说是佛山LED企业的性格。佛山照明用了20多年时间将公司的主营收入做到20多亿,但雷士照明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做到30多亿(这还是受内斗的影响)。业内人士说,雷士的成功是善于利用产业链分工快速做大,而佛照明的特点就是什么都由自己来干。
雷士是惠州企业,他的配套伙伴中就有佛山的企业。实际上,许多惠州LED企业都是找佛山企业配套慢慢做起来的。
从另一个方面看,大部分佛山LED企业都是从传统五金厂、灯具厂转型过来。笔者就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企业,原来做小五金,现在也风风火火的搞起LED应用、灯具。虽然产品转型了,但业务模式仍然沿袭过去的一套,外向型的特点非常明显,从这点来说,相互之间缺少合作倒也说得过去。
那为什么现在又提及产业链分工合作?实际上还是跟成本有关。如果有一帮企业在某个环节质量不错,价格更低,那是不是把这部分交给他来做更好?这就是分工的需求空间了。
LED照明实际上是与传统照明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一条节能灯的生产线没有几千万是做不下来的,但LED灯具可以是夫妻店,几台机器、几十个人就绰绰有余。你可以怀疑质量是否过硬,但也拦不住门槛在一步步降低。据说到年底,一个3W的LED灯泡可能会只卖5块,比节能灯还便宜,到时候就更加百花齐放了。
近一年多时间,LED上游波动剧烈,芯片价格快速下跌让一些囤货的企业亏了不少钱,商用、家用市场开拓的速度又不如预期中快速。但许多企业硬是挺了过来,等到今年一季度的供不应求。连佛照明、国星光电也在股市上重振光彩,股价连续大幅上涨。
这让笔者想起深圳撤销LED规划。如果说佛山强在封装、应用这些中下游环节,那么芯片、驱动等上游肯定是深圳厉害。但正是LED照明这种全新的市场游戏,深圳的政策已不适合当前形势――谁能想到LED芯片的价格会如此迅猛的下跌?行政性规划已经远远不能匹配新的商业模式,“废令”实际上是行业交还给市场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