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机器人有望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下一个大批量入主家庭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但是,价格的壁垒让产品与市场隔山相望。而且,国内目前家用机器人发展高技术的成分较多,考虑百姓需求的因素相对较少,没有以市场为导向。
尽管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技术优势,国内家用机器人行业却并未呈现出人们所希冀的欣荣之象。
究竟是什么阻隔了家用机器人的普及之路呢?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机器人研究室主任洪炳熔指出,价格过高、技术不成熟与市场定位模糊是家用机器人行业尚待翻越的“三座大山”。
价格过高、技术不成熟与市场定位模糊是家用机器人行业尚待翻越的“三座大山”。图为家用清洁机器人展示。
降价是必由之路
作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领域,家用机器人在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伴侣,其市场占比逐年攀升。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郑春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家电、人机交互网络服务、医疗设备和相关信息产业中的不断普及,家用机器人有望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下一个大批量入主家庭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12年年度报告统计,2011年全球约售出250万部家用机器人,营业额达到6.36亿美元。该报告预测,2012年~2015年全球家用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560万台。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国内市场对家用机器人的关注也持续升温,然而,高昂的价格却令国人的购买热情屡遇寒潮。
“如果价格在几千元左右,中国的百姓尚能接受。然而,一些企业的产品售价动辄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大大超出中国消费者实际购买能力。”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王志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这一严峻的现实。
王志良的上述观点与其他业内人士的看法不谋而合。
“家用机器人的市场需求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价格的设定。让普通家庭都可以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降价是必由之路。”洪炳熔说。
他预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家用机器人的价格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降至2000~5000元,“飞入寻常百姓家”将不再是个遥远的梦想。
郑春晖则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如果想在民用消费数码领域推广产品,控制生产成本是第一位的。要换一套思路进行家用机器人的产品研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增加产品自身的竞争力和接受度。”
曲高和寡的尴尬盈利局面,促使家用机器人厂商纷纷在营销策略上作出调整。
目前,苏州科沃斯电器有限公司的自动清扫机器人和清华紫光旗下的小优机器人成为了国内家用机器人市场的首选品牌,而它们能够占领市场的先决条件便在于适中的价格。
“我相信,随着电子产品中一些规范化标准的出台,家用机器人未来的消费模式很可能是零部件的自行购买与组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惠民。”王志良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描绘了家用机器人的未来价格走向。
技术尚待完备
价格的壁垒让产品与市场隔山相望。那么,成熟的技术是否同样遥不可及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关于家用机器人成为未来电子消费热点的市场预言,众多业内人士均表示信心十足,然而,具体到热点何时引爆,却没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这里有很多原因,主要还是集中在技术层面。目前的家用机器人,其‘智商’还是太低,不可能像真正的保姆一样胜任家中的各项工作。而很多消费者很难接受花大价钱买回一个‘低能保姆’的事实。”郑春晖毫无隐讳地道出了家用机器人当前存在的主要技术困局。
此外,在一些专家看来,想要实现家用机器人由“低”到“高”的思维进化,情感与意识也是重要考量。
新松公司企划部部长哈恩晶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未来的家用机器人应该能够像人一样看东西、听声音、交谈和思考问题,甚至能够“善解人意”,对主人进行“察言观色”。
在人工心理领域专研多年的王志良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由于机器人以往的工作环境与人类的实际交集并不多,所以仅仅智能就足够了。但是进入家庭之后,家用机器人必须要适应人类的情感,不能光是智能。”
王志良进一步指出,10多年过去了,虽然我国在人工情感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距离真正的应用目标,前面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对此,新松公司正朝着两个方向努力:一是增强家用机器人的自主运动与作业能力,将其从功能层面与电脑、PAD真正区分开来,形成高端家用机器人产品;二是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具体需求开发网络化家用服务机器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体验。
郑春晖认为,技术上的成熟注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便是点滴的改变,也会极大地影响行业的未来。
以市场为导向
其实,无论是价格的调整还是技术的完备,一旦脱离了市场的靶心,产品的光环也将随之黯淡。然而,多年来,这一朴素的营销哲理却被忽视。
“我们研究机器人有两个目的:一是发展高技术,二是为百姓服务。然而,国内目前的现状是,发展高技术的成分多一些,而考虑百姓需求的因素则相对较少,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谈及此处,王志良的语气有些凝重。
对于一个同时间赛跑的新兴产业而言,市场方向的把控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统筹,更在于细微之处的明朗。
“‘众包’是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将设计、制造、销售、金融等其他环节全部分解开来,通过一个虚拟的网络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它是一个广域的工厂,这种‘众包’模式将彻底颠覆人类制造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在王志良看来,“众包”理念将成为中国家用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
郑春晖则结合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指明了企业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
“我们要让家用机器人成为物联网络在家庭中的终端节点,具有感知家庭的前沿能力。然后,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贴心的增值服务,建立起不断完善和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用户体验环境。届时,企业也将逐步完成从硬件产品提供商到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说起家用机器人未来的市场前景,郑春晖显得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