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三国“空城计”,诸葛亮吓走了司马懿,而今有鄂尔多斯等空城再现,吓走了温州炒房团。
而现实我们必须面对的是我国光伏产业也集体陷入了困境。如在聚集了40多家光伏企业的浙江省开化县,曾经风光一时的光伏工业园,如今已是空城一座。
光伏产业园上演“空城”计,光伏产业又一次成为市场焦点,吸引着相关从业人员的眼球。光伏产业园上演“空城”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那么,光伏产业园上演“空城”计,对于我们有哪些启示呢?且看以下三方面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值得我们思考的,那就是光伏产业不是靠补贴政策和新兴产业振兴计划挣够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们看到,一方面,由于接连遭遇欧美反倾销调查和全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上至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这样的行业龙头,下到所有相关配套企业,整个光伏产业无一幸免。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15年,在全国建设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从问题发展的实质角度来看,光伏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不是靠补贴政策和新兴产业振兴计划挣够解决的,而应该和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实际的市场需求相协调,同时,把握好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鼓励以企业为主的自住创新,开展相对自由的市场竞争。
而现实当中我们看到,当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的市场背景下,政策层面仍然给予资金扶植,甚至还有大规模的振兴发展规划,这不仅这业内外人士有些担忧。
这个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很简单,当前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没有那么多的产业投资的资金需求,那么这些资金势必会闲置在企业或者银行账户上睡大觉,这不仅仅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也有可能导致后续重复建设,或这些资金作为游资投资到房地产或其他领域,引起其他市场波动。
第二方面,从房地产市场开发角度来看,光伏产业园上演“空城”计,和多数具有光伏产业的集团公司的房地产开发背景和“拿地模式”有一定的关系。
据笔者了解,通过传统招拍挂方式在土地市场获得土地资源成本是越来越高的,而通过光伏产业园区概念的打造发展产业地产,以此作为开发商的“拿地模式”已经司空见惯。这样操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开发商可以通过低价的土地资源,从而在未来房地产市场开发当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土地溢价收益,而概念中的光伏产业园区实际上只不过是其整个项目的一小部分,其经营的好与坏对于整个项目影响并不是很大。
对于开发商来讲,开发企业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开发与销售回笼资金,并且还可以有适当盈利,而对于光伏产业园区遇到时下遭遇,其实,对于开发商来讲不会有太多的损失,因为光伏产业园区固定资产还在,并没有贬值。但是,对于光伏产业相关企业来讲,则会受到产能过剩,成本走高等行业发展困境的困局。这或许是当前光伏产业园上演“空城”计的原因之一。
第三方面,从企业转型的角度来看,企业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的共识,尤其是在政策与规划刺激之下,往往会导致企业缺乏市场理性与判断一窝蜂进入这个市场,最终导致这个市场短期内产能过剩。
企业多元化发展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是,面临当前产能过剩的市场,必须有“创新”方可立于市场不败之地,而并不是人云亦云,模仿别人的产品,进行同质化竞争。同时,在国际国内市场应该具有维权意识和行动,维护自己公司的市场上合法销售渠道及品牌权益,树立正面的市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