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了对我国中兴和华为两公司的评估报告,在全球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作者认为,美国国会对“中”与“华”的评估大失公允。
美国会报告“内涵丰富”
说起中兴和华为在美国市场被“联袂”封杀之事,还要“感谢”美国会众议院情报常设专责委员会在2012年10月8日抛出的《关于中兴和华为两家中国电信公司构成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仅仅从题目上看,该报告认为中兴和华为的经营行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而从报告提出的5条建议,不难看出该报告“内涵丰富”,最为明显的是冷战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一方面,这份报告将中兴与华为的正常商业行为进行了无限放大、演绎,贴上“安全风险”的标签,然后“建议”打压中兴和华为在美国市场的生存空间。当然,针对不同对象,美国会报告的“建议”方式有所侧重。报告中的第1条建议指出,美国应当当心中国电信公司向美国市场的持续渗透。具体来看,这条主要针对官方的建议要求情报共同体、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美国政府以及为政府做事的承包商,要么对中兴和华为保持警惕,属于“动口”性质;要么不得与华为打交道,属于“动手”性质。除了针对官方的限制措施外,这份报告的第2条建议还列出了面向美国境内经济实体的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强烈建议美国境内的私营部门实体考虑与中兴或华为开展设备或服务业务所代带来的“长期安全风险”。至于应该怎样“考虑”,报告在这一条中也给予了具体指导,即强烈建议美国网络供应商和系统开发商为其项目寻找其他供应商。
另一方面,除了“安全风险”标签外,这份报告还给中兴与华为的正常商业行为贴上“不公平贸易”的标签。报告中的第3条建议指出,美国国会下辖委员会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中国电信行业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调查,应特别考虑中国对主要公司的持续金融支持。当然,除了针对美国方面的建议外,美国会的这份报告也不忘记对有关中国公司进行“善意”规劝。报告中的第4条建议指出,中国的公司应当加快实现公开透明,若要在西方证券交易所上市,则需满足更多的透明度要求,须让独立的第三方评估人对其财务信息和网络安全程序进行评审。如果这一条款成为现实,无论中兴和华为是否满足美国地方的各种要求,至少可以为当地的律师、会计师、网络工程师、投行、经纪人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带来不少咨询业务。
美国会这份报告的第1条和第2条建议侧重于用冷战思维阻止中兴和华为进入美国市场,第3条和第4条建议侧重于用贸易保护主义思维阻止中兴和华为进入美国市场。由此看来,该报告的“内涵”已经足够丰富了,但美方似乎意犹未尽,报告中的第5条则是冷战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交织下的产物。该条款要求美国会下辖的委员会应考虑潜在的立法措施,不仅是为了从“安全”角度更好解决与国家有联系的电信公司或其他不被信任的参与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电信公司所带来的风险,而且也是为了从“贸易公平”角度实现私人部门实体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在外国投资委员会中加入更多的采购协议。不难看出,美国会在这份报告中所推出的所有5条建议不仅将冷战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组合起来,甚至还要捏合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构成冷战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完美”联姻。这岂止是“内涵丰富”,简直算是完整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种“大手笔”着实令人心服口服。
表面上看,美国会的这份报告将冷战思维植入贸易保护主义之中的理由似乎冠冕堂皇。人家有安全方面的考虑嘛,说起来谁不怕安全出问题?不过,在这里谈安全恐怕是借口。最近有媒体披露,白宫曾经委托情报部门进行了18个月的调查,结果未发现“中”与“华”在安全上有什么不检点行为的证据。其实,说山姆大叔“误解”了中兴和华为还算是客气的说法。如果真是“误解”,也倒是问题不大。我们的企业澄清后,美国方面应该很容易消除误解,不再固执己见,不会妨碍企业正常经营。现在看来,美国方面此番傲慢得很,对中兴和华为的一再解释不屑一顾,甚至连“反驳”的语言都没有。可见,美国方面的出发点不仅是要阻挡中华的“中”与“华”进入美国市场,更是要阻挡被认为会与美国人“抢饭碗”的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如最近以及前不久发生的三一重工案、光伏双反案、轮胎特保案等典型案例。事实上,美国会对中兴和华为的“定调”很武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冷战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联姻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