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需继续加快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振兴重大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使命。借助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平台,手牵手团结造机,实现双赢。
加快推动建设特高压三大效益:
按照国家电网规划,2015年国家电网跨省跨区电力流超过2亿千瓦;2020年国家电网跨省跨区电力流4.5亿千瓦。据测算,随着特高压输电的大规模发展,2015年、2020年可分别减少向东中部地区运输煤炭约3.5亿吨、5.5亿吨。加快加快发展特高压跨区输电,所带来的效益重重:
1.促进清洁能源健康发展和高效利用。根据国家规划,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将达到3.5亿千瓦,2010~2020年新增1.5亿千瓦,其中80%在西南地区。西南水电消纳的主要市场在我国东中部地区,规划外送规模2015年5700万千瓦,2020年9000万千瓦。2020年全国风电开发规模将达2亿千瓦。为保障风电的高效利用,风电需要跨区域输送消纳接近1亿千瓦,跨省跨区消纳比重占50%以上。
2.优化配置全国能源资源,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增加电煤消费将是未来煤炭的利用方向。目前我国燃煤电厂主要布局在东中部地区,且未来中东部的煤炭消费量仍会大幅增加。同时,我国煤炭生产未来主要集中在晋、陕、内蒙古、宁、新等西部北部省区,若仍坚持目前在西北部产煤、将煤运输到东中部发电的传统模式,煤炭运力紧张、电煤供应保障度不高、电煤价格高企的煤电运矛盾,将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将是最佳选择。
3.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能源。当前,跨区输煤输送的是高热值的洗精煤。加快发展跨区输电,将低热值煤炭就地发电,可以大幅降低能耗高且消耗宝贵燃油的汽车运煤量,从而提高能源输送的整体效率。测算表明,通过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相比单纯的输煤方式,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可提高0.5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与传统输煤方式相比,到2020年,通过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实现输煤输电并举,减少能耗的经济价值可达20亿元。
电力装备行业实现三大跨越
特高压为电力装备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令国内电子装备制造行业立足自主创新,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实现了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重大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掌握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制成功了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并成功应用于众多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填补了国际空白,打破了跨国企业的垄断和竞争限制,进入了“中国创造”快车道。我国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建设令中国攀登上了特高压装备技术的高峰,实现了我国电力装备工业三大跨越式发展。
一是产品创新水平国际领先。自主研发成功了国际领先的特高压交流1100千伏63千安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000千伏1000兆伏安特高压单相自耦变压器、1000千伏320兆乏并联电抗器、1000千伏200兆乏可控并联电抗器、±800千伏与±1100千伏换流阀及阀控设备等40多种特高压交直流重大成套技术装备,攀登上世界特高压技术高峰。
二是试验检测能力世界领先。通过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建立了全球领先的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试验中心,具备了交流1100千伏、直流±1100千伏等级输变电设备试验能力,高电压、强电流等关键试验能力世界第一,为输变电行业高端产品研究开发和设计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证基础,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是研究设计能力显著增强。开展了高电压绝缘、电磁场、交直流混合场、温度场、气流场等基础研究,实现了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的重要转变。设计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了常规500千伏、750千伏设备的小型化、节能、降耗和降噪,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经济性。四是装备工艺水平全面提升。投资数十亿元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建设了特高压制造基地,拥有研制生产特高压等成套技术装备的能力,国产化制造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