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余热发电的技术日益成熟和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扶持,越来越多可利用余热的企业都意识到了余热发电所带来的效益,对发展余热发电项目持积极态度。但限于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目前我国余热发电项目主要用于实力强劲的水泥行业。
截至2011年,约有近700条水泥生产线上配备了余热发电项目,超过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数量的50%,全部余热发电项目中有2/3集中在水泥行业。但是在2010年底工信部出台的新《水泥行业准入条件》中明确规定,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900千克的省份,原则上应停止核准新建扩大水泥(熟料)产能生产线项目,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淘汰”的原则执行。
随着新《准入条件》的实行,水泥新建项目大幅减少,水泥余热发电项目配套建设的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余热发电在水泥行业的发展已经难以为继,余热发电进入了“后水泥”时代,未来余热发电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基于市场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未来余热发电发展的出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继续在水泥行业市场的深耕。水泥窑余热发电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已经被业内广泛认可,目前没有配套余热发电的水泥生产线未来将都会建设,未来仍然有一定的空间可供深挖。同时,早期的一批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无论是技术还是装备水平上在未来都有更新需求。
其次,向钢铁、冶金行业进军。未来余热发电企业必须寻找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钢铁和冶金行业以其特殊的行业状况,很可能成为余热发电项目新的发展空间。
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行业能耗约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其中余热资源丰富,节能空间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企业吨钢产生的余热总量约占吨钢能耗的37%,余热资源非常可观。这为余热发电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目前,钢铁行业余热发电项目的建设情况远远低于水泥行业,未来这片市场将相当可观。
另外,可以创新经营模式 开拓新行业市场。由于余热发电初始的项目投资成本较高,很多企业想上项目但最终因为资金技术的原因没有上成。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出现了一些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来投资余热发电,即由节能公司投入资金和采购所需设备、技术来为企业建设余热发电项目,项目产生效益后在效益里回收投资的模式。这种模式即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技术不足的问题,也使得平时废弃的烟气、尾气、余热得到合理的利用,节能公司的资金得到合理的运转。所以,这种双赢模式的合作在余热发电行业内正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面对未来可观的市场机会,余热发电企业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匹黑马呢?
一方面,要踏实做好现在的业务,积蓄能量。虽然未来钢铁、冶金等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技术的渗入是需要时间的。水泥行业在接受余热发电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时间的积累,现在的钢铁、冶金等行业就和当初的水泥行业一样,对余热发电仍然需要一个认知、认可的过程。因此,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一定要以旧有水泥业务为基础,在稳健的基础上谋求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积极研发,提高技术水平。目前水泥窑余热发电的技术装备相对成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如果应用到钢铁等行业,针对不同的热源、热品质、烟气成分仍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很多改造。企业要想谋求发展,就要了解相关行业的主生产工艺,做好技术储备,积极准备应对市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