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两头薄弱”一直是我国电网建设的主要问题。数据显示,随着近年来电网投资力度的加大,电网发展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用电需求,然而要适应大型能源基地电力送出、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和智能用电需要,必须优化电网结构,加快特高压电网发展。
随着我国能源生产重心不断西移和北移,到2015年全国一次能源将有三分之二来自山西、新疆等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十二五”新增电力供应的三分之二源于大型电源基地。这就要求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变为电力,远距离输送。而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的特点,恰好可以满足要求。因此,要保障能源基地集约开发和可靠送出,适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安全并网消纳,必须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立足大能源观,明确提出中国式的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应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2006年以来,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继投运。多年来,我国特高压系统和设备运行平稳,全面验证了特高压输电的技术可行性、设备可靠性、系统安全性、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先进性以及环境的友好性,实现了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上的重大突破。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我国首个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在此之前,世界上仅前苏联曾投运过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日本虽建设了特高压输电线路但一直降压到500千伏运行。此外,美国和意大利等国也开展过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工作,但因电力需求趋缓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均未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而实践检验证明,在中国建设以交流1000千伏和直流±800千伏特高压为核心的坚强电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长期能源发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水火互济、全国联网”的电力规划目标,完成电力工业的全面协调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1月29日,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入试运行,并即将于年底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于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四川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该说,建设特高压电网是世界电网发展领域一项崭新的课题,可以增强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占领世界电力科技的制高点。特高压设备的研制是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关键的一环。百万伏级交流和±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设备的研制在我国尚属首次,国际上可供借鉴的经验也不多,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借鉴国外技术和经验与自主开发研制、自主制造、设备国产化相结合的道路。“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继续投入巨资,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特高压关键技术和装备将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特高压电网的种种优势为我国解决电力供需矛盾和电能输送矛盾增加了筹码。通过建设坚强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可实现跨区域的大容量电力资源输送,这样既能够解决东部、南部地区能源的短缺问题,减轻运输和环保的压力,又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