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分析 >> 市场分析 >> 工程机械 >>正文
中国工业车辆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4-02-11  来源:中国工业网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四年。在此我希望民族工业车辆携起手来,继续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质的发展方向,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强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仍然不提供“增长红利”;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我国工业车辆未来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交叉路口,我们仍处在机遇期:一是国内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拥有13亿人口和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仍处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当中,新的消费和投资增长点在不断地挖掘和替代,国内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二是国内具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所积累形成的各方面的良好基础。改革开放驱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不断积累并夯实了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各方面基础,并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环境、资源等约束条件达到极限,甚至已经透支,出现了一系列不可持续的深层次问题,甚至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如不妥善科学的一揽子解决,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最大瓶颈。三是全球经济有缓慢复苏迹象,全球市场总量已经突破100万台大关,海外市场大有可为,优秀的中国企业也具备了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和实力。

  一、坚持科技创新,推进管理创新。中国的经济总量尽管已经很大,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有巨大潜力,如果说技术创新是驱动力,那么管理创新和进步就是基础和保障,先进的管理方法、工具和理念的学习应用和实践将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努力改善的方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加快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关键在于科技进步。而当前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进步要求衔接存在不对位、不匹配的现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效果不佳,社会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程较慢,这将阻碍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影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推进。

  二、重视环保节能,提升民族品牌竞争力。通过不断的研发、升级、换代,使产品系列更加广泛、全面,让客户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一切的产品与服务,只有经得起市场的检验,用户的认可才是真正的“品牌产品”。电动车辆具备无排放、无噪声等特点,迎合了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预计未来会得到更多被用户认可和选择的机会。

  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勇于跻身国际竞争。作为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更应该将目光瞄准国际市场,以全新的眼光审视国际市场、以广阔的视野定位国际间的竞争,全面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 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营销服务网络,提升为用户服务的条件和能力;需要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为主,通过差异化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合作共赢发展。2006年以来,中国的工业车辆行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规模上,但质量和效益仍然参差不齐,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品牌影响力、服务能力和企业文化等管理软实力仍然是中国工业车辆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异,同时,国内企业间同质化价格竞争仍然激烈,需要业内企业冷静思考,自律发展,切实提高软实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样,中国工业车辆行业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