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指出,中国从不追求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顺差,愿通过多种方式,如增加进口中东欧国家牛羊肉、奶制品等优质农产品及其它产品、扩大中国公民赴中东欧国家旅游等,促进彼此贸易动态平衡。他同时也表示,中国愿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在高铁和普通铁路、核电与其他电力、公路、港口、电信等领域的合作,尽快启动一批大项目建设,使中国和中东欧之间的投资规模迅速攀升,从而带动贸易规模大幅增长。
李克强12月2日在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谈时表示,中国在核电、高铁领域拥有安全的技术和较高的性价比,两国加强合作前景广阔,并可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卡梅伦回应称,欢迎中国企业投资英国核电建设,愿向中方介绍英国拟建设的高铁项目。
中国的高铁、核电等技术设备从今年初开始正在大规模地走出国门,拉开了中国装备走向世界的大幕。
中国高铁“速度比玛莎拉蒂还快”
“我在中国乘坐高铁的经历中有很多令人吃惊的事情,它的速度要比最快的玛莎拉蒂跑车还要快。”
不久前刚刚访问中国的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近日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回忆自己在华乘坐高铁的经历。
从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铁京津城际开通至今,短短6年,中国高铁经历了飞跃、事故、停滞,人们也从排斥、不安到接受。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达9356公里。而自2013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浦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107公里,我国高铁里程达到了10463公里,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希望中泰加强铁路合作。”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泰国时向泰国总理英拉“推销”了我国高铁技术。而中泰两国签署的《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也为我国高铁“走出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装备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
11月25日下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总裁Daniela Lulache分别在关于建设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的合作意向书上签字。
这是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继今年10月17日与法国电力公司就合作投资建设英国核电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签署的第二份关于在欧洲国家开发建设核电项目的协议,标志着中广核在推进核电“走出去”方面又迈出新步伐。
在过去的30年,我国从只能设计制造32万千瓦水电机组,到能全部国产化制造70万千瓦特大型水电机组,从只能担当三峡工程机组制造的“配角”,到成为右岸机组独立承包商,进步很快。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已能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
原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副主任董必钦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通过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行业的需要,确立国产化依托工程,组织统一对外谈判,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等措施,我国一些重大装备生产企业快速成长起来。
与世界双赢,走互利共赢之路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中国的优势装备制造产品技术输出国外,对中国和外国都有利,可以达到“双赢”。
根据英国官方的最新消息,卡梅伦的这次经贸之行成果颇丰,目前已经签订了价值56亿英镑的合同,包括45亿英镑的路虎汽车销售以及一家英国公司向中国销售自行车,这将至少为英国创造1500个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