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机床同行的竞争,我国国产数控机床明显“底气不足”,这就大幅弱化了企业在中高端机床市场上性价比的优势。因此,做好不易,但国产机床要在中端机床市场站住脚,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中赢得胜利,不仅仅是要在倒逼的时间中快速获得性能上的提升,同时也要敲响产品可靠性的警钟。
从机床行业分析,低端机床市场利润微薄是不争的事实,而高档机床的进口额却依旧是高居不下,自我国机械工业进入“十二五”以来,行业运行困难明显增多,在行业整体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机床企业在市场的倒逼下进行转型升级,而中端市场则是竞争的热点所在。
不仅是国内规模企业把市场的重心放到了这里,一些新进入的行业新贵也把突破口瞄准了此处。毕竟中端机床更容易形成批量和规模。与此同时,外资品牌也加快了中国市场的布局。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执行主任Wilfried Schaefe曾表示,中国是德国重要的出口国,在2012年占到德国出口总额的近30%。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德国机床行业出口额约为83亿欧元,而其中有超过24亿欧元是来自中国的订单,虽然今年上半年德国机床行业的出口额下降了3%,但对中国的出口额则上升了6%,占总额的27%,这使得德国机床行业更注重保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在中端产品市场上,随着中国机床企业的发展,德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中国企业的有力竞争。因为在这一领域两国的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而中国企业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却更好。
与德国机床企业相比,中国企业通常建立了覆盖大陆地区的服务和分配中心,保证其能兑现向客户承诺1~2年的质保和全寿期的售后服务。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的调研显示,即便在节假日,中国企业的售后人员也能在48小时之内赶到客户所在地,为客户提供维修和备件,而且成本也更低。与之相比,客户对德国机床售后服务的体验则并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响应速度和维修成本上与中国机床企业的差距。
德国机床制造协会号召德国机床企业通过在当地生产进入市场,缩小与中国机床企业在服务上的差距,增强服务的灵活性和与客户的交流。能够适当将研发和技术差距小的产品实现中国本土化,但在高端产品领域仍然保持进口策略。
特别是在中高端产品领域,近年来我国机床工具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我国已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中高端机床工具产品主要规格品种基本都能覆盖,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开始涌现。“但能做与做好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能做只能表示有做出产品的能力,但做好则是从客户角度对企业能力认可,并愿意支付费用购买相应的产品。”在罗百辉看来,把能做的产品做好才是中国机床制造企业能否在中端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