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7月28日,赵强(右一)等人向池56井进发。
进入7月,数百名石油人为保障每天上百万立方米天然气顺利出山而坚守大巴山,迎接酷暑、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的考验。7月24日,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忠县作业区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山里不同井站生产生活物资告急的讯息。
路断物资告急
截至7月24日,通往池63井的道路断道施工已有1个多月,生产物资即将告罄。通往池34井的道路断道,治理山体滑坡已经近30天,井站上发电机用油仅剩10升。通往池50井的道路断道施工近1个月,附近买不到菜,员工吃菜成了问题。
入夏后,当地乡村公路硬化工程全面开工。忠县作业区通过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对所有通往生产井站道路的硬化施工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在相关井站上储备了一定量的生产生活物资。但是由于受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部分通往井站的道路没能按计划通车。
支前党员争先
“参加支援前线生产的后勤服务志愿者队伍,党员干部有优先报名权。”7月24日19时,在供给应急会上,忠县作业区党委书记熊伟说。
在场的人都清楚这次支援一线保障生产要顶烈日冒高温徒步翻山越岭,只能手推肩扛运送物资。这样的“优先权”会有人要吗?
“我申请当队长,一定保证后勤服务保障不断线。”党员、作业区后勤保障服务部门负责人赵强第一个站起来。
“既是党员又是复转军人,我必须参加。”车辆调度员吴磊高举右手说。
“没说不准女人参加。我也去!”去年抗旱“女子送水队”的队长王玲敏生怕落后,赶紧大声说。
“我!”
“还有我!”
队长赵强在众多报名者中选出15人组建起支援一线生产的后勤服务志愿者队伍。“执行这项任务既要保证人员安全又要保证服务质量,必须挑选身强力壮并且能吃苦耐劳的人。”赵强说。
“大家晚上早点儿休息,明天6时集合。路上咱们得注意安全。”熊伟叮嘱道。
徒步保供井站
7月25日5时50分,在忠县作业区驻地大门口,15名志愿者到齐后,分头直奔物资供应处或菜市场,领取或采购告急井站急需的生产生活物资。
6时50分,3辆手推车和3个背篓里装满了油料、蔬菜和防暑降温药品等。
7时,15名志愿者分3路出发。
出发前,队长赵强在分配任务时再次行使了党员“优先权”,选择去池34井。大伙儿心里清楚,去池34井的道路最难走,从道路中断处的铁山寺空手步行要花90分钟才能到达池34井所在的柏林村。这次要负重前行,困难可想而知。
吴磊见状,赶紧率本组成员抢下去池50井的任务,把去池63井的任务留给了王玲敏带领的“娘子军”。
9时,阳光穿透云层直射大巴山,炙烤着大地,气温直逼40摄氏度,令人呼吸变得更加急促。物资管理员杨武英为避免姐妹们晒伤,把大家“武装”到了脖子。
9时30分,后背被汗水打湿的王玲敏率队将生产生活物资顺利送达池63井,完成任务。
10时20分,吴磊率队抵达池50井。
去池34井的山路蜿蜒陡峭,加上志愿者携带的汽油等生产生活物资较多,步行两个小时,他们才抵达井站。
稍作休息,3队志愿者顶着似火的骄阳陆续返回作业区,领受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