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面临的困境已成事实,继光伏、钢贸等行业后,航运业贷款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不良贷高发区。
近日,长航凤凰的一则公告将航运业信贷风险引爆。由于其贷款逾期未还,多家银行向法院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涉及金额11.4亿元。
然而,长航凤凰面临的窘境并非特例,近年来,由于航运市场供需失衡,资产负债率不断攀高、现金流紧绷成为航运企业共同存在的难题,航运业的信贷风险也已引起银行业的高度警惕。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航运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其旗下两家上市航运公司:*ST远洋与中远航运负债率已分别达到74.76%、54.19%,两家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则高达96.95亿。
*ST远洋再获36.65亿授信输血
今年3月中国远洋发布2012年业绩报告,连年巨亏使得其不得不改名为*ST远洋。截至2012年12月31日,*ST远洋亏损94.94亿,近百亿的亏损使其成为目前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亏损最多的企业。如果2013年度中国远洋继续亏损的话,公司股票将会被暂停上市,继而还存在退市风险。
年报显示,*ST远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52.99亿,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亦为负,达-92.50亿,同时其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4.76%。
*ST远洋主营业务包括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和集装箱租赁。2012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异常低迷,在运价水平偏低、成本高企,船队结构不均衡等因素影响下,导致该公司连年大额亏损,这让市场对它的偿债能力也产生了诸多怀疑。
截至2012年12月31日,该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92.69亿,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总额为68.61亿,债权银行前三位分别为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东京三菱银行。其中,中国银行(香港)一笔3.5亿贷款将于2013年6月25日到期;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一笔6.28亿的贷款将于2013年12月8日到期。
实际上,虽然*ST远洋连年亏损,依然不改其作为银行座上宾的地位。在其最新公布的年报中显示,该公司2013年已经获得中行、国开行、农行、华夏银行、花旗银行、星展银行共达12.6亿的借款,同时最新签订了36.65亿授信协议,其中仅招商银行就给予*ST远洋35亿、期限两年的综合授信。
不过,*ST远洋似乎并不紧张这一系列贷款的陆续到期,因其在银行里躺着大笔的现金。
截至2012年底其货币资金高达468.36亿,如此大额的货币资金存在哪家银行都将为其减轻存款压力,因此*ST远洋一直以来也倍受各家银行追捧。在*ST远洋近几年的大额长期借款中,多见四大行和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的身影。
中远航运向外资行借钱
相比*ST远洋,中远航运的财务情况稍好,2012年实现了1914万的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31亿。
中远航运主营为远洋运输及沿海运输业,水陆空联运(凭许可证经营),以及船舶代理、租赁、买卖、维修及制造等,依然难逃国际航运业连续五年低位徘徊的影响。其资产负债率依然较高,达54.19%。短期负债压力比*ST远洋小许多,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为4.26亿,货币资金达38亿。
在2012年年报中,中远航运将“航运融资困难、企业资金周转风险明显增加”列为提示性风险,“国际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一方面使得不少航运企业深陷亏损泥潭,或破产重组或变卖船舶及集装箱等资产进行‘自救’,另一方面导致涉航企业被金融机构集体抛弃。”
“德国第二大船舶信贷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宣布退出航运金融业,法兴银行等传统航运融资银行也选择退出或者大幅提高航运融资门槛,伴随着银行退出的是大量德国KG基金的破产。最主要的融资渠道银行信贷被封死后,航运业融资的空缺逐步扩大,而航运企业债务负担呈上升趋势,短期偿债能力下降,资金周转明显风险增加。”
与*ST远洋动辄几十亿的大行授信不同,中远航运的大额贷款来源已逐渐转向外资银行。以往在其“金额前五长期借款”的表格中,还有不少中资银行的身影,例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翻看2012年“金额前五长期借款”名单,借款行分别是北欧联合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工银亚洲,已鲜见中资行。
贷款风险剧增,中行介入最深
航运业面临困境已成事实,继光伏、钢贸等行业后,航运业贷款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不良贷高发区。
目前,中小船企停产和倒闭重组时有发生,而上市航运企业也面临巨大资金压力,资产负债率不断攀高,已有上市航运企业出现短期负债达到货币资金的近10倍的情况。
记者对上市航运即港口企业进行梳理,其中资产负债率高于60%的企业有北海港(72.19%)、ST远洋(74.76%)、芜湖港(78.79%)、中海海盛(64.01%)、中昌海运(84.05%)、中海发展(57.86%)、宁波海运(64.55%)、S海天(74.12%)、ST长油(81.80%)、长航凤凰(110.89%)。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航运企业来说,一般资产负债率超过60%就比较危险,而且在银行信贷方面也会被收紧。
而为这些企业输血的银行中,陷入最深的便是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进出口银行。
2008年以来,中行和国开行一直在航运金融方面下了重注。中行甚至在上海成立了专门的航运金融服务中心,中银香港在境外银团贷款中也起到了关键角色,中银香港发起了多起资金量庞大的美元外汇银团贷款。
数据显示,2009年仅中银香港签署的航运企业授信金额即达230亿元以上,位列中行系统内分行第一。
据了解大银行更看重中远这样的集团大客户带来的综合收益。
中行的客户策略也很明确:重点支持中远、中外运、中海、长航、招商局等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中央直属航运企业;对于中小型民营航运企业应根据不同情况谨慎介入,适度培育与扶持龙头民营航运企业,但必须杜绝高价购船、高比例融资的授信模式,适度参与国际银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