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上,拥有“中国制造”名声的中国在盛会背后成为伦敦奥运会的主力供应商。无论是开幕式绚丽的烟花表演、各国运动员的服装、奥运纪念用品,还是场馆建设中的各种零部件,“中国制造”成为伦敦奥运顺利举办的重要保障。
然而,“中国制造”占领伦敦奥运会却刺痛了一些人的神经。7月初,美国代表团奥运开幕式上所穿着的礼服因其“中国制造”的“出身”,在美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甚至扬言应将其全部焚烧。
不管美国的政治家怎么想,反正伦敦奥组委以及各国代表团对“中国制造”青睐有加。据悉,2012年奥运会所有授权商品中,65%的商品由中国制造。
往往奥运会这样的重大赛事,都存在下单时间短、制造工艺要求高等问题,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设计和生产标准的,只有中国制造企业能够实现。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制造”的非价格竞争优势正在日益凸显,并将维护外贸稳定。
目前,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
观点
没有中国制造就不要谈中国创造
欧洲人谴责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就是从温州的“假冒伪劣”开始的吗。我说是的,没有温州的“假冒伪劣”,哪有今天的中国商品登上欧美的大雅之堂。这就是从总量走向质量的过程。
中国的企业在发达国家还是没有什么位置的,我们的企业属于粗放型、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化我们离得还很遥远。有人说,长春有一汽、广州有广汽、上海有大众啊。我说那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中国家的工厂。但是我们必须要踏踏实实做好制造业。中国人口众多,国民素质偏低,制造业是我们的根,关系到13亿人的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根。没有制造怎么谈创造呢?
我们现在是既制造又创造的转型阶段,以制造为主,制造占75%,创造占25%,中国未来肯定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变成世界第一创造大国我想我这一辈子看不到,谈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干什么呢?还是崇尚有中国特色的整体观念。
中国制造 含金量最高也最难做
我是做制造业出身的,我的感触:制造业企业家的含金量是最高的——经营要做得炉火纯青,管理要做得天衣无缝,但他们也是最累的群体,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太难做了。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境地就更加尴尬了:除了要应对低迷的投资、冷清的外贸,制造业企业还要面对人力、物料成本上升,以及各种变相到正常化的苛捐杂税造成的经营压力,要忍受来自民间金融的诱惑,要抵挡投资楼市的诱惑……
尽管如此,有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社会利润总额下降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9.9%,外资港资台资企业下降13.2%,但是民营企业增长20.6%。
“中国制造”不仅撑起伦敦奥运的顺利举办,也将中国经济的前行扛在肩上。这些中低端制造企业饱受煎熬,他们战战兢兢地踏上转型之旅,多数成为资本炮灰,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实业资本家。但是,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更离不开“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 走出去才是个天
我们做企业的人要思考,当年的温州模式、江苏的苏南模式就是“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盲目投资、无序竞争的模式,在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总量我们解决了,下一步如何走向质量。
大自然讲生态平衡,我们产业经济更要讲生态平衡。随着我们的出口大于进口,我们给全世界提供了价廉物美的消费品,我们牺牲了我们的资源,污染都留在了我们这里。我们要反思,我们得到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值得吗?我们为什么不把我们的地下资源尽可能地留给子孙后代,我们要这么多的出口干吗?为什么不把产业梯度转移到印度、越南这些国家。我觉得有能力、有条件走出去的企业一定要走出去。传统的制造业在中国是一个灾难,如果走出去就是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