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晓恩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改变中医药行业现状的建议》。他说,中药是国粹,但是面临着种种危机,国家应该在标准、政策方面予以倾斜,特别是对生产传统产品的民营企业应给予大力支持。
危机四伏
李晓恩代表告诉记者,中医药行业存在着种种危机。一是理论传承危机。西医超常规发展,传统的中医发展受到抑制,中医力量不断萎缩,纯正的中医后继乏人。二是种质资源危机。中药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层次性、周期性、地域性,随着需求增加和生产力提高,中药材资源遭到过度采挖,蕴含量迅速下降,某些常用珍贵药材的物种已经灭绝或资源枯竭,有些中药材品种虽然有,但是资源量已经不足以进行工业化生产,从而制约了中医药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三是产业危机。西洋医学的引入,挤占了中医药的生存空间,中西医的发展严重失衡。据统计,国际市场的中药及植物药销售额每年达300亿美元以上。其中,日本汉方药占70%以上,韩国汉方药约占10%,而中国中药仅占5%的份额,其中的70%还为廉价中药材。
李晓恩介绍说,目前,全球有124个国家的170多家公司、40多个团体致力于中草药的研制与开发。美国辉瑞公司拟定了全球中草药开发计划并在中国设立了专门机构,瑞士诺华公司在上海开设中药研发中心,还有些国际药业集团与中国药厂合资。在中国这块中药腹地上,他们一方面加紧搜集优秀中药处方,一方面廉价利用人才、药材进行研发。
国际药企纷纷将我国中成药或仿制或改造,然后抢先申请专利。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在我国申请的中医药专利有90%是来自国外,多达万余件,而我国在外国申请的中医药专利仅千余件。韩国企业在我国传统中成药“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改造出“牛黄清心液”,由于其专利在手,反使我国企业再生产类似产品必须征得韩国企业的许可。诸多令人痛心的事例表明,国外药企的核心目标是抢夺知识产权。外国药企凭靠科技先进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日本仅有210个汉方药,其原料的75%从我国低价购进,其产品注入高科技含量,这一低一高使之获得高额利润和市场,如在我国中成药“六神丸”基础上改造成的“救心丹”,畅销国际。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制药企业凭靠他们的科技优势,不仅占领了国际市场,而且还反攻到中国,近年来,洋中药占我国中成药市场的份额已达三分之一。
急需改变
对于产生危机的原因,李晓恩分析认为:一是中医药人员待遇低,中药经济效益低。而“多劳多得”的政策导向,使开中药的人越来越少。二是中药材的使用由于用量的逐年增加,导致资源过度采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三是中药材是农副产品,由于药材野生变家种的随意性和交易的不规范行为,导致中药材的质量不稳定而影响中成药和中医处方的不稳定。四是用西方医学的理论体系来管理、引导和评价中医药,导致中药西化,严重制约和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
李晓恩建议,因为面临着种种危机,中医药现状急需改变。因此建议:1.制定《中医药法》,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信中医、用中药”的良好环境。提高中医药人员的待遇,培养更多的真正掌握中医药学真谛的传人,传承中医药。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给予补贴和税收优惠,依法保障中医药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2.中药材具有农副产品的属性,因此,把中药的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来抓,拉动内需,使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利国利民。
3.开展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加强中药材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准确掌握我国中药材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状况,以及中医药产业发展对中药材资源需求的发展趋势,为制定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政策依据,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和支持性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4.规范中药材的生产、交易和流通,推进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及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建设,促进中药人工种植、养殖生产的规范化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中药材的质量稳定,及保障供应。
5.现代化西医理论与中医理论分属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原理与思维方法完全不同。中药成分复杂,讲究“君臣佐使”、“辨证论治”;西医讲究对症下药,局部治疗。因此,建议成立独立的审评机构和评价体系,审核中药新药的研发与临床,以体现中医药特点,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高竞争力。
6.制定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定中药管理办法,制定限制资源贫乏中药材出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