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熊守美,男,1966年生于湖北麻城。1982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毕业后留校执教,现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铸造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压铸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铸造》杂志、《China Foundry》和《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编委等职;入选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清华大学2005年度学术新人奖,2009年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奖;与福特汽车公司研究人员一起获2010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 of Ford Research and Advanced Engineering等奖项。
日前,记者专程到清华大学采访了中国铸造协会新任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守美教授。年仅46岁的熊守美教授堪称学界精英,16岁便考入清华大学,连续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因其学业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作为骨干,他在以柳百成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中,主要从事镁、铝合金压铸成形工艺实验、高真空及超低速压铸成形技术开发及应用、压铸工艺过程宏观/微观模拟仿真、压铸镁合金材料及镁合金熔体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效斐然、建树超群,荣获多个奖项和荣誉(详见其简介),成为学科研究团队中的翘楚。除了在学术方面走在前列以外,他还十分热心行业工作,于2012年5月在中国铸造协会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铸协副理事长。本次专访时,他刚刚出差返京,不顾业务繁忙和周日休息,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令人感动。以下即记者与熊守美教授面谈的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记者:为了使读者对您更加了解,以利于今后在业界开展工作,请您介绍一下您的主要工作经历和研究方向。
熊守美教授:我从1992年底博士毕业后,一直在柳百成院士领导的计算机辅助铸造工程研究室工作。开始,主要从事铸造过程模拟仿真领域的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重点从事压铸过程充型凝固模拟方面的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从2002年起,与日本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合作成立了“清华-东洋镁铝合金成形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工作重点开始转向镁、铝合金高压铸造成形技术及其模拟仿真,主要研究镁、铝合金压铸成形工艺试验研究,高真空及超低速压铸成形技术开发及应用,压铸工艺过程宏观/微观模拟仿真,压铸镁合金材料及镁合金熔体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对于镁合金,由于镁是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减震性好以及屏蔽和导热性能优良等优点,已成为航天航空、国防建设、3C产业和现代汽车的备选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节能、环境保护和轻量化的需求,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引起汽车工业的重视。在现有的镁合金结构件的成形方法中,高压铸造是其主要成形方法,占镁合金结构件应用的70%以上。但在镁合金压铸过程中,液体金属在高速下充填型腔,容易产生气孔和夹杂缺陷,铸件难以进行焊接或者用于气密性要求较高的零部件;铸件中的气孔缺陷会导致铸件不能进行热处理,其力学性能难以进一步提高,严重限制了镁合金在汽车上尤其是镁合金复杂结构件的应用。
因此,目前的研究工作重点主要在高真空压铸成形工艺开发及工艺改进等方面,解决了高真空压铸过程中的密封及真空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建立了高真空压铸系统,研究了压射工艺对型腔真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理想的真空压铸工艺,可以实现实际压铸工艺条件下的高真空压铸,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铸件中的气孔缺陷提高铸件的性能,同时,可以满足对压铸件进行焊接及热处理方面的要求。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的支持,同时,清华大学还参与并承担了中、美、加“镁质车体前端结构研究与开发”项目中镁合金真空压铸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镁合金高致密度压铸技术开发”课题中“高致密度压铸工艺系统开发”专题。此外,清华大学正积极与国内压铸企业合作开展高硅铝合金的真空压铸技术的开发。
记者:还请您就“国内压铸行业发展现现状及发展对策”,谈谈看法。
熊守美教授:压力铸造是近代金属成形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先进的少、无切削的特种铸造方法,由于其特殊的充型及凝固方式,能够成形薄壁、形状复杂、轮廓清晰的铸件,铸件精度高、尺寸稳定、表面光洁,是一种精密成形工艺,同时,压力铸造生产效率高,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及运动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950年代以来,压铸在航空、仪表、机电等行业首先推广应用并得到发展,随着家用电器、五金行业,以及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和摩托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压铸技术和生产规模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及相关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压铸产业迅猛发展。中国不但是压铸件生产大国,而且逐渐成为压铸制品的消费大国,产品技术水平、设备制造水平、企业研发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2010年,我国压铸件总产量达到172万t,其中,铝合金压铸件产量约130万t。然而,与国外先进压铸技术相比,我国压铸企业的在装备开发、产品开发及大型模具研发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1)智能压铸装备的研发;(2)高真空压铸技术的开发及应用;(3)基于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压铸模具设计技术特别是大型压铸模具的设计技术;(4)提高压铸企业的管理能力及生产效率,降低压铸件生产成本;(5)加强企业压铸产品研发能力及压铸技术人才的培养。
记者:作为中铸协新任副理事长,再结合您的研究工作,从铸造协会开展压铸方面工作的视角,谈谈您的想法。
熊守美教授:基于对业界技术发展态势的敏锐性,中国铸造协会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压铸产业的发展。中国铸造协会压铸分会在翟春泉秘书长的带领下,为中国压铸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本人担任中国铸造协会副理事长职务后,打算利用自身的独特条件,积极参与并支持中国铸造协会压铸分会的活动,并期待与设法加强中国铸造协会压铸分会与铸造学会压铸分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力求使业界人士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压铸业的现状、需求及发展趋势,大力促进国内压铸行业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并希望建立压铸行业的产、学、研联盟,为推动中国压铸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后记(记者访后杂感)
如上所述,读者不难看出,熊守美教授的确是科研战线的尖兵、业界与社会精英。与熊守美教授面谈,留给记者极为深刻的印象是,他不仅仅对自己所熟悉的学科和科研项目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即便谈及现实生活、行业与社会热点,亦如搞他的科研项目。依然是观察深刻,论及准确,观点入木三分。由此可以发现,天下事尽可触类旁通的道理,亦即各种事物总是互相关联,于是才有做事举一反三和讲道理深入浅出的可能存在。熊守美教授绝非个例,而是代表着一个社会群体——精英群体,这个群体所彰显的是精英气质与特质文化。
勿庸置疑,精英文化之于大众文化的特定历史意义在于,精英文化能够给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一种超越的理想,一种具有理性精神的价值尺度。在承认大众文化的广义性与现实性的同时,精英文化能够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价值跃升和文化启蒙,有效提升大众文化的明理精神和人文内涵。因此,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走向深入、市场经济建构进入实质性转型之阶段,精英文化万勿丢弃自身宝贵的价值立场和理性责任。更不能将自我价值消解于当前盲目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中,而应该恪守自身的文化立场,肩负起知识分子无法推卸的并且也不能推卸的特殊历史使命。
历史一再表明,精英及其特质文化无疑是社会进步的给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