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城市的筑梦人,他们用心血和汗水谱写我们这座城市的安居和乐业,让梦想蓝图变成真实美景。今天,我们推出“做筑梦人,建新重庆”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近默默奉献的城乡建设者,感受他们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体会他们的梦想追求。
如今,便捷的轨道交通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出行首选。在已开通的轨道交通1、2、3、6号线,日均客运量110万到120万乘次,运营里程达到143公里。到今年底,6号线还将延伸到北碚。可你知道吗,这是重庆承载了整整70年的梦,重庆轨道集团仅用了9年时间就实现了。
轨道梦离不开重庆轨道交通的主要倡导者和带头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重庆轨道交通院士专家工作站站长沈晓阳。9年来,他见证了重庆轨道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也让重庆建轻轨从国外专家嘴里的不可能变成了佩服,也让重庆造轨道交通走出了国门。
40年代
计划轨道交通
1982年,刚参加工作的沈晓阳是重庆公交公司交通研究室模型工,主要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研究。多年研究让他意识到,公路交通已逐渐趋于饱和,未来,将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重庆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了。”沈晓阳说,当时有一个陪都建设计划,打算在重庆建地铁。50年代末期,重庆地铁建设开始有所行动,但60年代受大环境影响停止。1988年,重庆首次提出,要建地铁,线路从解放碑到重钢,并成立了一个轨道交通规划研究机构,沈晓阳是主要负责人之一。
90年代
2号线蓝图出炉
1992年至1998年间,沈晓阳先后任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轨道交通公司副总经理、重庆市公用局副总工程师等,负责全市轨道交通规划、筹建、工程预可研、工程可研和国产化研究、设计等重大工程项目。在这个阶段,轨道2号线蓝图首次出炉。
“重庆地域环境特殊,弯多、坡陡、路窄,国内很少有相关资料供参考。”沈晓阳说,国外对轨道建设采取技术封锁,能拿到的参考资料很少。经过长时间研究,沈晓阳等人终于研究出了一种爬坡能力强、成本相对较低的轨道交通,这也是我国首座跨座式单轨。
单轨交通从设计到着手建设,需要10年筹备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宏观调控前,重庆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暂停,其他城市的轨道公司纷纷转向,沈晓阳却带领公司100多人在实验车站旁开了个洗车场筹集经费。“轨道交通是我们重庆人的梦想,不能就这么放弃。”
2004年
轻轨2号线开通
1993年,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专家在重庆开展了较场口至新山村线工程可行性调查。为了建设轻轨2号线,重庆请来日本单轨顶级专家石川正和现场调研。一行人来到佛图关站、李子坝站,这是轨道交通调研指定地点,石川正和却连连摇头,直呼“NO!”
原来,建设单轨需要公路,架桥机才能把轨道梁吊上去,而佛图关、李子坝附近是公园。因为必须破坏绿地,加之该地段无固定点,坡度高,石川正和认为,在此建轻轨不可能。
“你不要担心,我们抬也要把梁抬上去。”经过长时间研究,沈晓阳和同事研发出了一种专用于无公路地带的架桥机和运梁车,硬是把几十吨重的轨道梁吊上了十几米的高空。
轨道梁在大堰村造好后,要从袁家岗运到浮图关,因该段路中间有一个弯道,还没到浮图关,梁就偏心了。为此,重庆轨道交通专家展开多次研讨,总算找到了出路。如今,这些技术成了轨道集团的核心机密和核心技术。
2004年年底,轻轨2号线开始载客试运营。“今年4月在重庆举行的国际单轨论坛上,石川正和找到我说,重庆的轻轨建设很让人佩服。”沈晓阳得意地说。
2013年
重庆造走出国门
如今,轨道交通成为我们越来越常规的交通出行方式。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庆将建成208公里轨道交通线路;2020年,规划9条线路,将建成轨道交通网300多公里,日均客运量达到600万人次。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有80多公里是单轨线路,轻轨绝大部分设备都是本土产。”沈晓阳说,本地化生产不仅为轨道建设节省了大量资金,还为本地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如今,韩国大邱、越南、巴西、印度都有重庆造轨道交通。
记者手记
让梦想
照进现实
谁曾料想,做了70多年的轨道交通梦,在短短9年间,就发展了143公里,覆盖主城八区。
每个人都有梦想,可真正实施起来的又有多少?在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路上,从缺乏实战经验到无处可寻专利技术,重庆轨道交通人一步一个难关。好不容易画好建设跨座式单轨蓝图,却被日本单轨之父石川正和当面评价为“不可能实现的梦”。他们没有就此放弃,通过勤学苦钻,硬是研发出了专用架桥机和运梁车,最终赢得日本人的佩服。
如果没有重庆轨道交通人的坚持,重庆轨道交通不会发展得这么快。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放弃、勤专研、多积累,梦想才会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