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人物访谈 >> 业界精英 >> 内燃机 >>正文
潍柴动力创新三部曲:从买设备到建平台
发布时间:2013-08-13  来源:中国山东网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电影《天下无贼》中这句“幽默”的台词,如今已成了企业对人才渴求的最好注解。很多成功企业里,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其不断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潍柴集团(简称“潍柴”)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潍柴这样的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产品是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建厂65年来,潍柴始终把握住市场需求的脉搏,持续不断开发新产品;通过引进人才实现自主技术创新,通过搭建研发项目平台实现了产学研结合,从而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

  谈起潍柴的人才战略,潍柴控股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这样说道:“在我们不断持续的技术创新过程中,潍柴走出了一条买设备不如买技术,买技术不如买人才,买人才不如建平台的创新路径。”

  买设备不如买技术

  潍柴在发展过程中,最先认识到,买设备不如买技术。早些年,潍柴主要从国外购买二手设备,后来企业投入巨资引进世界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线,目前潍柴的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已经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据了解,从“八五”、“九五”、“十五”到“十一五”期间,潍柴的技改投入分别达到0.98亿元、1.1亿元、16.3亿元和64.2亿元,20年间技改规模增长60倍以上。

  近年来,企业一方面从德国、意大利等国引进先进产品和技术,另一方面又加快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据谭旭光介绍,潍柴目前既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又和奥地利AVL、美国SWRI、德国FEV、英国RICARDO、中国汽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开展了产研合作,确保企业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沿。

  买技术不如买人才

  随着产品开发向纵深进行,企业需要加大原始创新的力度,培养核心竞争力。为此,潍柴集团近年来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1998年,谭旭光刚接手濒于破产的潍柴时,全厂职工上万人,搞产品开发的仅十几人。而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潍柴集团从国内著名高校和行业知名企业引进了本科以上学历人员3000余人,其中博士35人,硕士1500人,其中不少是海外高端人才。

  潍柴地处鲁中城市潍坊,没有丝毫区位优势,而且许多引进的人才,在原来单位也都有着丰厚的收入、优越的工作条件。潍柴为什么能从海内外吸引各类人才投身自主开发?

  用谭旭光的话来说:“除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外,潍柴还做到了事业留人。”2008年以来,潍柴一把手亲自带队到海外纳贤,共招聘65名海外高端人才加盟企业。而吸引这些高端人才投奔至此的原因,就是潍柴为科研人才提供了能够最大发挥个人潜力的项目平台,并能够保障提供充足的研发资金。

  根据相关数据,在2007-2012年的六年间,潍柴动力的研发投入翻了三番;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年年都在提高。

  买人才不如建平台

  充裕的研发资金,五湖四海的人才队伍,不但保证潍柴源源不断开发出新产品,而且促使潍柴的研发体系从以前的直线式——由实验室、设计室、工艺室、管理室等组成的技术部门,发展成矩阵式——在若干科研平台上建立不同的研发中心、研究所、设计室等部门,形成总体科研实体。潍柴在新能源技术中心、动力总成研究所、电控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起了分析中心、后处理研究、噪声研究、传动系统研究等平台。

  人才创新队伍的大力建设帮助潍柴潍柴在市场上纵横捭阖,让企业的产品和经营项目不断丰富,潍柴的研发体系也因此与集团规模的扩大而同步完善。目前,在全球建立“三国七地”的研发平台,分别是潍坊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重庆研发中心、扬州研发中心、杭州研发中心、北美研发中心、欧洲研发中心。多元化的产品和业务,多地区的市场分布,使得潍柴能够为海内外高端人才提供一个能把个人能力与远大理想完美结合的事业平台。

  正如潍柴技术中心副主任、毕业于清华工作在美国的电控专家李大明在山东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会议上发言所说,虽然在海外生活很舒适,但还是想把所学到的知识为祖国服务,潍柴恰恰提供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机会。

  据悉,潍柴集团首席科学家、战略总监、法律总监、信息化总监等关键职位,均由近年引进的海外高端人才担任。在潍柴自主开发国三蓝擎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的过程中,海归人才和国内自己培养的专家都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