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职工,他的每一项荣誉拿出来都有很高的含金量:“全国自学积极分子”、“中华技能大奖”首批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国防科工委中青年技术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业42年成为享誉业内的“数控维修专家”、德高望重的老“劳模”。他就是北重集团设备维修中心职工李文玉。
“穷小子”长成了“大专家”
谁能想到,这位硕果累累的高级技师,1970年进入北重集团时,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维修电工。
“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是勤奋好学,不甘人后的性格成就了李文玉。从最初的《维修电工基础理论》到如今的《电气自动化》《制造技术与机床》,四十年来,李文玉自学的脚步从未停下,进取的信念从未动摇。每当夜深人静,家人熟睡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撑起一盏灯,伏案读书,乐此不疲。“学习技术,是我人生最大的乐趣”,说起学习,李文玉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数十载的勤学苦读,造就了李文玉高超的技艺和本领。2009年10月,北重集团专门选派李文玉前往法国莱森公司验收液压自紧机设备。经过十余个小时的行程,他不顾旅途疲惫,一下飞机就直奔厂家。在对产品验收时,他发现了设备在安装、控制信号连接、控制软件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在与法方专家进行沟通时,面对这些“洋专家”的诡辩,李文玉据理力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根源所在。不仅表现了高超的沟通艺术,更展示了精湛的技术水平。在近两个小时的交涉博弈中,这些“洋专家”频频拭汗,由最初的傲慢,慢慢变成了虚心求教。一个普通工人技师,给“洋专家”上了一堂专业课。
过五关斩六将解决问题胜过“关云长”
“只要设备出现故障就及时赶到现场”这是李文玉对数控维修团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北重集团更新改造力度不断加快,引进的数控设备逐年增加,新设备绝大多数是24小时满负荷运转,每年发生故障大约数百次。面对人员少、维修难,李文玉和他的队友们就只能放弃休息时间,放弃节假日,穿梭于厂房与厂房之间,解决每一个设备出现的故障。“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不能因为设备维修影响了公司正常的生产”,这也成了他工作的信条。
2009年,公司决定将工程机械公司旧厂房安装的两台数控四轴镗铣床搬迁至新厂房。但由于数控四轴镗铣床体位较大,系统复杂,每台设备采用了两套独立的数控系统,随机技术资料也不全,设备拆迁时能否完好的拆解,搬迁后能否正常运转使用都是未知数,风险更是不可预测,谁也不想接这个烫手的“山芋”。李文玉得知后,主动请缨,毅然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拆解方案、测绘图纸、 数码照相,在搬迁之前,李文玉带领搬迁人员废寝忘食地做着每一项准备工作,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在搬迁过程中,他经常蹲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拆解着每一个零部件,有时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汗水浸透了衣服,他也浑然不知。经过连续20多个昼夜的努力,两台设备最终提前投入正常使用,为正常生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000年以来,经李文玉团队维修好的设备有10000余台次,攻破的难关100多项,为公司节省了数以千万记的资金。“组织上给了咱那么多的荣誉,你不拿出点真本事,也对不起组织的信任,再说了,作为一名老同志,一名老党员,为企业做点贡献也是应该的。”李文玉的话朴实自然,却彰显出他高尚的人生境界。
徒弟的名气比他大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接受过李文玉辅导的人却一致评价李文玉带徒从来不为自己“留一手”。“我是一个快退休的人了,还能把技术带到棺材里?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多培养几个徒弟。”李文玉如是说。
作为公司培训中心的兼职教授,近年来,李文玉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如何培养人才上,在探索校企联合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李氏教学法”。设计单独教学计划,编写专门培训教材,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员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操作原理,更要让学员们在实践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2006年以来,李文玉先后为公司培养了PLC技术方面的人才150多名,为兵器集团输送了数控维修方面的技能人才近百名。在各层级技术比武、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的学员达10余名。
在兵器工业集团举行的历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李文玉作为总教练的维修电工组,连续四届获得冠军,并有多人进入前六名,目前他带出的大学生徒弟,敖云、夏永红、崔海峰、廖丽娟等已成为公司大名鼎鼎的技术能手,在行业内也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