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正在向“地铁时代”跑步前进。
就在今年初,东莞第一条地铁R2线的15个车站全线开工,将为东莞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地区打通一条由地铁串联起来的“黄金走廊”。
现在,让我们深入车水马龙的路面下,这里有一群每天都要在地下20米深的闷热隧道里工作的地铁工人。他们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直到隧道贯通。
袁军就是一名盾构机操作手。他驾驶的盾构机是地铁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施工工具,又叫隧道掘进机,是一种用于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开着这500吨重、价值超过5000万元的“巨无霸”在地下施工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记者为您一一解密。
“巨无霸”看似笨重实则精确
在东莞地铁的历史上,最先开建的一段就是位于东城中路的试验段。这里车多人多建筑多,就连地下的管线也是错综复杂,想要在这里修建地铁十分棘手。
正因如此,才将东城站、天宝站、天东区间(天宝站至东城站区间)和下天区间(下桥站至天宝站区间)的“两站两区间”敲定为试验段,率先开建。
而对于四川小伙子袁军而言,东城中路上的这“两站两区间”已经是他短短4年地铁施工经历中的第五个站点了。
广州二八线、深圳一号线、深圳二号线、杭州一号线,再到东莞二号线,袁军也已经从一名地铁工地上的实习员工成长成为了一名副区工长,每天操纵着盾构机在地底下挖掘隧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盾构机工作起来,前端的刀盘就像它的“嘴”,工作起来如同旋转的风扇,每旋转一圈,嘴上的“钢牙”就“啃”掉一层泥土。盾构机缓慢地向前推进,并将削下来的泥土“吃”进“肚子”,再由传送带将泥土送至尾部的运输车上,运输车再将泥土送到地面。
盾构机掘开泥洞后,将砌上拱形衬砌,圆形隧道便这般轻轻松松“大功告成”。
“别看盾构机看着足足有500吨重,像个笨家伙,但却精确得很,不仅定位能够精确到毫米,而且可以在地下掘进过程中自由转向。”一开始接触到盾构机的时候,袁军还着实被这个号称“钢铁土拨鼠”的盾构机的高超技术给折服了。
每半个月就要更换一次“生物钟”
在袁军的生活里,每半个月就要更换一次“生物钟”。
因为R2线试验段的工地里一共有两条隧道、两台盾构机、四名盾构机操作手,而盾构机在地下基本上是24小时不停歇地掘进的,所以基本上每两名操作手就要负责一台盾构机的施工操作,“我们每半个月就要对调一次白班和夜班”。
在最近这半个月,袁军上夜班,白天都猫在宿舍里睡觉,但“白天睡不好,睡不够,而且经常会醒。”
直到傍晚17点整,闹钟响起来,袁军才会起床,准备去工地项目部的食堂吃晚饭。
地下的日与夜
在施工间隙争分夺秒地吃饭休息
18:30之前,袁军就会骑着项目部给配的自行车向工地进发。
一到工地,就不得不大声说话,因为这里设备轰鸣,世界一下子变得嘈杂起来。
记者小心翼翼地跟随袁军一起,从一个90级的扶手楼梯下到了当初盾构机下井的“大坑”里,这个“大坑”足有20米深,两边早已挖出了四条隧道。
19:30 夜班开始
一走进隧道,记者就发现头顶有一个一米直径的圆形管道,呼呼作响。“这是风带,为了保证隧道施工人员的空气供应,必须要有这条风带,从隧道外往里面送风。”
昏暗的隧道很长,路也不太好走,我们走了十多分钟,才看到盾构机的庞大身影,这会儿距离袁军19:30的上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
19:30,袁军正式开始了他的夜班工作,跟白班的操作手交接之后,他就开始了对盾构机设备的检查,看看哪里需要检修。
“如果不是太大的问题,就只能趁安装管片或更换泥土车的间隙对盾构机设备进行检修。”即便是施工间隙的检修,也必须争分夺秒,因为一旦管片安装完成,或泥土车一到位,就必须继续开工。
22:16 快速解决输送带问题
22:16,输送泥土的输送带不动了,袁军和工友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细致查看。“是泥土卡住了,拿水来冲一下。”没多久,输送带又跑动了起来,故障排除。
23:45,消夜送了下来,隧道里立马香了起来。但那会儿盾构机还没挖足一环,没有施工间隙,所以大家都没有停下,继续工作。
“如果哪一个环节停下来了,整个生产线就都要停下来,所以不能停。”袁军直言,为了提高掘进效率,吃饭也好,上厕所也好,都只能找施工间隙。
00:09,泥土车装满了,必须要由电瓶车拉出去换空车进来,盾构机也暂时停止了掘进,袁军和工友们才吃上了消夜。
袁军吃饭很快,不到10分钟就已经吃完,“时间太紧,而且半夜食欲不好。”
2:13 拼装机油管爆了
2:13,拼装机的油管爆了,一注液压油从高压油管里喷涌而出。袁军果断关掉拼装机,检查了一下油管,并给地面打了一通电话,让其赶快送一根油管下来。
2:31,油管送了下来。
2:45,油管安装完毕,拼装机也恢复了运转。
袁军坦言,作为盾构机的操作手,统筹全局的同时,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班下来,设备再正常也会发生七八次小故障。
除了盾构机操作手,机械师、工人们都要观察设备的运转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立即处理。
5:16 有点饿,但坚守岗位
5:16,袁军有点饿了,只能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因为,盾构设备运转过程中,坚决不能离开。
7:36,白班的操作手已经提前到位进行了交接,熬了一整夜袁军终于可以下班了,他抓了一把洗衣粉,把双手和手臂上的油污简单洗了一下,就向着隧道口走去了。
7:51,刚刚走出隧道的袁军没敢抬眼看太阳,因为在隧道里干了一夜,突然走出来,眼睛不太舒服。但隧道外的空气却一下子清新了很多,袁军的呼吸也变得更加顺畅了。
就跟每天下班的路线一样,袁军欢快地骑上了自行车,向项目部骑行。
等待着他的,是热腾腾的早饭和舒适的宿舍。
记者手记
听声音就可辨出故障所在
对于盾构机操作手而言,盾构机这个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着实是一个十分系统、复杂的大型设备,这里面涉及到了地质、土木、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测量等多门学科技术。
记者发现,尽管盾构机的操作室十分狭窄,只是一个60公分宽,不到2米长的狭长空间,但这里面却集合了不少自动化的设备和仪器,包括工业电脑、视频监控系统、导航系统、超过90个不同功能的按钮和旋钮。
在操作室里,鼠标是竖着使用的。
袁军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盾构机操作手,除了要懂得操作这些专业性十足的自动化的设备之外,还需要对盾构机的各个系统设备都十分熟悉。
推进系统、油脂系统、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测量系统、刀盘系统……盾构机所涵盖的这些大系统之下,又都各自涵盖了很多小系统,设备超过百样。
做盾构机操作手的时间长了,袁军已经可以跟其他老师傅一样,听声音就能听出故障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