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两院”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就在大会结束不久,本刊主编于丁和专访部记者杨卫远在北京交 大隧道中心,对中国工程院著名院士、我国地下工程及隧道专家王梦恕先生进行了专访。
王老虽已年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矫健,依然 以旺盛的精力奔波于祖国各大铁路工程一线,为我国铁路 事业的发展发挥着一名科学家的巨大作用。在本次专访的前 一天,王老尚在大连参加大连市地铁的论证,而两个小时之 后,王老又将赶往首都机场,去郑州参加郑州市地铁建设的 相关会议。就在这两个多小时内,王老以他和蔼可亲的话 语,思维缜密的言辞,开始了我们的交谈……
《路讯》:当前,以轮轨技术建设的京沪高铁正在建设中,京津高 速作为京沪高铁线路中的一段,刚刚跑出了“世界第一速 度”,并即将于8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而曾经通过国务院批 准的沪杭磁悬浮项目因各种原因暂时搁浅,这说明了,以您 为代表的专家呼吁得到了政府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和执行。高 速磁悬浮与高速轮轨技术都属于目前世界先进技术,那么您 为什么反对磁悬浮技术在中国使用,并且还那么坚决呢?
王院士:首先从京沪高铁项目来说,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京沪高 铁立项以后究竟是采用高速磁悬浮牵引还是用高速轮轨技 术牵引,争论了五年,最终确定了高速轮轨技术。我曾经写 过一篇《京沪高速铁路不用磁悬浮技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的论文。阐释了为什么不用磁悬浮方案的八个原因。首先 是磁悬浮技术与我国现有轮轨技术不能兼容成网;其次是建 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太高,比轮轨建设成本高出一倍以上,运 营成本要高出10倍左右;第三是做为商用交通工具中间试验 证明:不具备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四项严格要求;四 是环境破坏相当严重;五是运输能力低,尤其运量的灵活性 很差,早晚高峰适应能力差;六是修建和运营造价高于轮轨 2倍以上,安全、可靠性也差于轮轨;七是安全运营低于轮 轨;最后一个原因是维修费用难以控制。(具体阐释内容详 见中华铁道网-市场论著《京沪高速铁路不用磁悬浮技术体 现了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6月23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 “必须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把 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科学 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这就是说,不能为了 发展科技而发展科技,科学技术的引进必须适应我国的国 情,必须能够有利于老百姓的生活,必须符合“安全、可 靠、实用、经济、先进”的“十字”原则,并且这五个词的 次序不能颠倒。技术最终是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的,如果 一项技术不能安全经济地运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那么 它只能作为一种观赏型的“技术”、体验型的“技术”。从 这个角度出发,我曾在多个媒体上明确表态,磁悬浮列车只 能作为一种费用高昂的“交通玩具”,不能作为一种在实践 中运用的“交通工具”。我们做科研工作的,一定要避免 “纯技术”观。
《路讯》:专家作为在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权威”,在某种意义 上可以说是政府的“参谋”和民众的“代言”。大家看到, 无论是您对磁悬浮项目的反对还是取消奥运“鸟巢”顶盖设 计的建议,都得到了行政决策者的重视和执行。作为一名在 铁路隧道领域成就卓著的权威专家,那么请您谈谈专家在民 众与政府之间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在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 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大背景下,您认为专家 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操守,才能为国家节约资源、杜绝浪 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发挥积极地作用?
王院士: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尖锐。事实上,无论是建国之初周恩 来总理提出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还是在当前党 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科学发展 观”,都体现了我国执政高层和人民群众对国家建设中人 力、财力和资源浪费现象的杜绝和反对。拿铁路系统来说, 一个项目上马,少辄需要投资几个亿、十几个亿,多辄需要 投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亿,用的都是国家的钱、老百姓的 钱、纳税人的钱。我们平时在生活小事上要注意节约,在国 家大中型项目上更应该提倡节约。耗资如此巨大的项目,只 要把没必要花的钱省下来,挤一挤就是几个亿十几个亿甚至 数十上百个亿。就拿京沪高速线来说,如果采用了磁悬浮技 术,投资预算会多出一倍,达到五、六千个亿,而采用高速 轮轨技术有两千五百个亿就够了,并且也是符合安全、可 靠、实用、经济、先进这“十字”原则的。“夕发朝至”列 车具有最优的性价比,够用就好,浪费如此巨额的投资追求 不必要的高速度是不值得的。把这些钱省下来,用于我们的 教育、医疗、福利事业不好吗?同样是人口超过十个亿的大 国,印度可以做到老百姓看病不要钱,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无论什么样的项目,必须立足于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 本国情。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专家的“责任心”问题。专家群体 的角色定位:对上,是决策者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对下,是老百姓的“传话筒”和“代言人”。专家作为在某 个特定领域的“知识权威”,在智力提供方面应该从国家和 人民的角度出发,每提出一个方案都应该全面、通盘、长远 地考虑,每干一个工程,一定要为后人留下遗产而不是遗 憾。不回避地说,现在有些专家在为项目做咨询决策的过程 中,不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怀着各种各样的目 的提方案、搞“面子工程”,这样是迎合了部分政府官员的 “政绩”心理,但却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本质上,这就是 一个立场的问题,一个责任心的问题;说的严重点,是一个 人的“职业道德”问题。
最近,徐匡迪院长在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称,在将 要审议和表决的新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第四条“院士 标准和条件”中,增加“品行端正”的评定。其实,不要求 做到“优良”,只要做到“端正”,就能在国家建设中拿出 真正的、含金量高的好方案。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心放在 心头,做工作自然就会全心全力通盘衡量、周密考虑,不会随随便便拿出一个项目和方案就匆匆上马,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另外,我也注意到,你们路讯的企业文化以太阳系为构架,把“责任”放在核心的位置,这样很好。
《路讯》:对于现在各大中心城市纷纷投入重金大举建设和即将投 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铁路,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院士:当前,我国正在修建和拟修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几十个 之多,存在着一种盲目攀比的现象。一个城市要修建轨道交 通,其城市GDP要超过1000亿元/每年,地铁在单向客流量 上要大于3万人次/日,轻轨应大于1万人次/日,而有些城市 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经济条件和客流量。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线型的、点点相连的、涉及专业 很多的复杂系统工程。轨道交通修建从规划、设计、施 工、设备制造、安装到调试、运营是一个庞大、复杂、多 专业、多门类的系统顺序整合过程。并且轨道交通要和城 市规划的稳定性相一致,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 四个方面还要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 可靠、适用和经济、先进。城市轨道交通修成后虽然有利 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改变城市布局,实现城市环境和交 通综合治理,引导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但一些在技 术、经济、法律、管理上不能达到相应要求的城市,不宜 盲目上马。而且,一个城市最好不要同时修几条线,这样 不仅所需资金庞大,施工干扰严重,安全风险也更大。发 展轨道交通要根据我国各城市的实际,稳步扩大,集中力 量,建设一条,开通一条。要建立安全目标咨询评价机 制,以实施轨道交通的质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