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受贸易摩擦影响,2013上半年我国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对外出口额锐减30.97%至65.22亿美元,其最核心原因是出口价格下降41.07%,尽管出口量增长17.02%。
对欧洲、北美、大洋洲出口额大幅下滑,约占出口总额半壁江山(42.81%)的欧盟市场同比下降近五分之三(58.33%)。但上半年对亚非拉出口有所增长,对亚洲出口同比增长1.5倍(150.49%),提升至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二(37.99%),超过原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对非出口也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近五倍(499.73%)。
在新兴市场中,针对日本、印度和南非这三个国家的出口增长尤为显著。其中,对日本出口12.9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三倍。印度同比增长近两倍。最夸张的是南非市场,增长尤其迅猛,出口额达2.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倍。
新兴市场的成绩亮眼,并非由于这些市场需求猛增,而是因为欧美市场的萎缩,中国光伏产品被迫转向。此前国内光伏产品出口过多地关注于欧美市场,而忽视了亚非市场的需求。我国光伏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遭遇打击,迫使其必须开始调整战略,将出口转向日本、印度、南非等国。但这些所谓新兴市场的容量并不大。
上半年对日出口额是12.9亿美元,预期全年能达到20亿-24亿美元,印度市场,上半年出口额为2.76亿美元,但预期全年顶多突破5亿。对南非全年出口额也将徘徊在5亿美元左右。
光伏行业人士表示,日本今年是全球光伏领域增长最快的市场。日本市场的异军突起事出有因——福岛核泄漏发生后日本国内反对核电站的呼声,加上去年7月开始实施的新能源补贴法案《可再生能源法》,为日本太阳能光伏产品市场迅猛增长提供了良好契机。但由于夏普、三菱等大企业基本垄断了日本国内光伏市场,日本国民对外国产品又比较挑剔,我国光伏企业开辟日本市场并非易事。
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重大难关:“对国外市场依存度过高,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32GW,同比增长10%左右。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约4.5GW,同比增长66%,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生产的80%以上太阳能电池产品用于出口。
这就使得产能过剩的我国光伏产业必须在对外出口市场萎缩、亚非拉市场上升空间也有限的情况下,尽快开拓国内市场。
针对光伏产业的调整,建议政府与行业协会组织相关负责人一起,对企业当下的库存、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小企业与市场做好对接,在其消化完库存之后,可以退出市场。而针对业内大型企业,建议尽快积极准备转向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