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重点鼓励通用航空
民用航空器主要分为干支线客机和通用航空飞行器。在干支线客机领域,我国未来的发展已由中国商飞和中航工业集团重点发展。未来将以上海、陕西及天津为基地,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发展民用干支线飞机,按照“支线飞机—单通道干线飞机—双通道大型干线飞机”的路线推进民用客机发展。
无论是C919大型客机,还是ARJ21、新舟60系列以及新舟700型等支线客机,开发过程都需要投入上百亿元的研发资金,经历长达5~7年以上的周期,技术积累和经验要求高,承担的风险巨大,是国家要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的领域,政策上也将限制地方铺开发展。
我国将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优势地区发展大中型通用飞机、直升机、公务机和特种飞行器,鼓励所有地区积极发展轻小型飞行器。这一思路在航空发动机上也体现出来,大中型航空发动机是支持现有产业基地提升,轻小型航空发动机则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
华泰证券分析师王轶铭讲到:“中国的通用航空飞机数量跟一些通用航空大国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正是这样的产业成长空间,给我国提供了最大的发展机会。”
工信部5月23日在杭州举行的《规划》宣贯会上,工信部和中国民航总局有关负责人均强调了国家鼓励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决心。其中包括未来几年在低空空域改革、通航飞行器适航标准完善、机场建设审批、私人飞行驾照培训和考试改革等诸多方面会抓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私人飞行驾照将从目前的商业飞行驾照培训考试体系中独立出来,降低学时及部分要求等门槛,加快地方飞行培训学校建设。同时决定,原先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的“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项目核准”事项明确取消,表明了国家在发展民用航空产业上的开放态度。
围绕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话题已经在国内行业内外炒作了多年,但随着《规划》的出台和一系列政策推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春天或许将真正来临。
产业分布面临重构
我国航空工业的布局主要依托各地整机制造商生产基地来构成,最早一批航空基地如沈阳、西安、成都等形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防建设与三线建设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基本形成沿哈尔滨、沈阳、北京、西安、成都一线以及天津、上海、珠海等沿海一线的发展格局。
当前国内民用航空整机制造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商飞两家中央企业,例如中国商飞承担了国产大飞机C919、ARJ21支线飞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中航工业集团则构建了从机载设备、发动机到各型飞行器的研发生产体系;第二类是民营企业,如山东滨奥、青岛海利等,受资金、技术和政策限制,多发展通用轻型飞机;第三类是外商合资企业,多选择与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企业合作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
整机制造在航空工业格局中起着核心作用,可带动从研发到运营服务等上下游产业的集聚。近年来,随着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推动以及通用航空的发展,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国有大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战略调整,上海、天津等地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新建设的民用航空制造基地发展势头良好。珠海、重庆、北京、滨州等城市抓住通用航空发展的机遇,积极培育市场,有侧重地招商引资、争取资源,当地通用航空产业正逐步成形。
与美国相比,发展历程仅仅几十年的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差距明显。中国民用机场和飞机数量均不足美国的百分之一,当前的发展格局还处在孕育期。随着我国人均GDP水平正逐步迈向1万美元大关,在空中作业和私人飞行等需求大幅增长等市场因素推动下,国内民用航空工业的格局将进入到新一轮发展演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