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分析 >> 中机院观点 >> 汽车工业 >>正文
汽车行业:自主品牌技术领域待加强
发布时间:2013-05-02  来源:中国工业网 
  技术领域存在差距
 
  据了解,我国发动机技术依旧受到外资企业的技术封锁,虽然部分自主品牌企业掌握了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在VVT、缸内直喷等先进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但电子控制系统方面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我国企业发动机标定等工作仍旧需要国外技术的支持方可完成。
 
汽车工程协会的内部人士讲到:“目前,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国际上也只有几家公司可以做,如德尔福。现在各大主机厂都有自己的缸体、活塞、连杆、缸套生产线。CVVT,DVVT这些关键的零部件,大部件依赖进口或者是专利在外资的零部件企业手中,自主品牌只不过拿来匹配。柴油发动机国内主要的供应商是博士公司,一些大型货车可能合作的公司不一样,不过技术依旧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 
 
  目前,自主品牌企业对于技术依赖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我认为中国汽车行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生产大国,而非创新强国的位置,国内汽车市场的基本行情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中国的汽车企业和强大的合资品牌、外资品牌比起来,第一弱的是品牌,第二弱的是技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行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这是极大的悲哀。” 力帆汽车董事长尹明善表示。
 
  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认为造成技术差距的原因是技术研发投入过小。徐留平认为,我国汽车市场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也是几乎全球所有品牌扎堆的市场,自主品牌在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当中面临空前挑战。他表示,“在自主品牌领域当中,最关键的是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质量,最后就是品牌。按技术、质量、品牌这三个纬度来分析的话,自主品牌汽车在自主创新,特别是在技术投入方面,无论是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和跨国企业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尽管这种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从绝对量上来看差距不小。”
 
  自主品牌涵待破局
 
  实际上,尽管自主品牌在技术领域仍旧缺乏核心竞争力,但我国政府在帮助企业获取技术方面已经做了诸多探索。
 
  最初,通过与外商合资,我国希望用市场换技术,但这一策略已经宣告失败。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希望通过外商与中方共同创建新品牌来获取技术。
 
  此前,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表示,与国外成熟企业相比,我国汽车工业还处在“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过去自主品牌大多依靠庞大的市场需求来推动自身发展,今后则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他强调:国家政策层面对汽车产业的倾斜,并非对整个行业的“无差别倾斜”,而是对重点领域的倾斜。“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推动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推动大型企业的集团化发展。
 
  目前,多数外商已经开始推出合资自主车型,多数企业考虑与我国企业做电动车的合资自主车型,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与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合作开发,但是在传统能源动力的技术领域,并没有太多的构想。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车企在获取技术方面不该过度依赖政府。他表示,我国的部分自主品牌并没有做好与国际企业长期竞争的准备,而只是把眼光局限在国际企业、合资品牌没有涉足的市场空当。随着竞争的加剧,竞争对手也在扩展产品线,开始涉足更广的市场领域。对于目前的不利局面,自主品牌不能只想着向政府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也不能抱怨消费者“不买账”。我国的自主品牌必须建立国际级的创新体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