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长征电气经过二次修改的定向增发方案第三次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获得通过。而往前追溯,早在2013年年初,长征电气就抛出了自己庞大的定向增发方案,计划融资10亿元,主要投向风机制造和气体开关柜的制造。但方案一公布就遭到市场投资者和媒体的广泛质疑,而当时质疑的焦点问题就是长征电气的风机生产产能严重闲置和风电公司独立性不足等。详见《风机项目做局圈钱 长征电气涉嫌虚假称述》一文。
随着长征电气风电项目涉嫌虚假陈述被多家媒体报道而“见光”后,一些原本有意向参与长征电气增发的机构投资者萌生退意,长征电气于是在6月21日召开董事会对增发方案进行修改,原计划出资三亿的汇添富基金明确退出此次增发。
时隔不到一月,7月18日长征电气再次召开董事会,对增发方案进行第二次修改,这次修改主要就是将“见光”的风机项目剔除出增发项目,但融资规模仍然不变,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10亿,拟用募集资金 2.11亿元投资到“CX1 系列柜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产业化项目”,其余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8月5日股东会通过该修改后融资方案。
姑且不论长征电气修改后的增发方案中,只是简单的取消备受质疑的风电项目,将近八成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是否合适。即使10亿增发方案中中唯一的2.11亿元的柜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项目也不怎么靠谱,增发公告中对该项目的描述中涉嫌虚假陈述比比皆是。
柜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在我国电力设备行业内简称“充气柜”,国外简称“C-GIS”,该产品由西门子公司在1982年率先推出,以后各公司纷纷效仿。记者从电力设备专业网站了解到,我国也在1996年下半年由西高所组织六厂一所开始研发 40.5kV的 C-GIS。于1999年制造出第一台样机,2000年制造出改进的第二台样机,于2001年样机通过了全部型式试验。2002年后,又有多家企业的充气柜通过型式实验。
但是,在长征电气的增发公告中有这样的描述 “公司是西南地区定点生产中低压电器的专业厂;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 CX1 系列柜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厂家。”那么,记者就奇怪了,我国早在2001年就已经通过型式实验的充气柜怎么在十二年后变成了长征电气首家自主研发的产品了?难道这个所谓的 CX1 系列是国内外通行的一个分类标准吗?
长征电气同时公告称“由于 C-GIS 对工艺装备要求极高,加工难度很大,目前在 12~40.5kV 5电压等级,主要生产企业为国外大公司或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国内能生产 C-GIS 产品的厂家不多,品种有限,且未形成规模化,技术及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
但事实如长征电气所言么?记者在另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能电气的2012年报中发现了与此相反的描述 “目前有30多家国内外企业生产 C-GIS环网柜产品,在国内品牌竞争同行中,公司在该领域保持优势的市场地位。”而且,在中能电气的网站上,记者也的确发现该公司的充气柜产品实现了12kv、24kv、40.5kv三个中压等级的全覆盖,品种齐全。
更令记者哑然的是,长征电气在增发公告中宣称:“产品的电器元件均从市场上购买,企业主要完成产品壳体、气箱部件的加工、密封、充气、装配及检验。”而它公告的生产工艺流程简述就是:金属原材料经下料、冲压、折弯、钻孔、焊接等工序后组装成壳体、气箱;壳体采用敷铝锌板、气箱采用不锈钢板,面板由外协单位经酸化、水洗、磷化、水洗、脱水烘干后静电喷粉、固化后完成粉末涂层处理;然后根据功能要求将电器元件装配壳体、密封、充入气后,检验合格后包装出厂。
恰如长征电气增发公告中所言,长征电气在充气柜生产项目上类似单纯的气箱生产商和总装车间的角色。充气柜的核心操作机构、开关元件等全部外购,长征电气何谈自主研发、何谈自主知识产权。
一位业内人士看了增发公告后向记者表示,“这就像造汽车,如果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什么的全部外购,然后自己就造一个外壳拼装上,就说这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恐怕不太合适吧?”。该人士同时表示,充气柜和核心元件全部外购,就算能拼装出合格的充气柜,肯定也没太多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长征电气十亿定向增发方案中只有2个投资项目,风电项目因备受质疑已宣告取消,剩下的2.11亿元的柜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项目,或又涉虚假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