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分析 >> 中机院观点 >> 正文
投资专题: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面临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2012-12-07  来源:中国工业网 
<    海洋工程行业与油价景气相关并具有周期性,目前全球海工处于景气周期。从中国的能源战略、地缘政治、技术、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来看,中国海工行业未来面临发展机遇。本次专题重点分析了韩国、新加坡、中国、阿联酋和巴西等国海工企业发展历程、现状、战略和产品竞争力,希望对中国海工企业的发展及投资机会的判断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投资要点

    全球海工行业市场规模350亿一450亿美元。根据2006-2011年全球海工市场订单状况,估计行业年均市场规模约350亿一450亿美元,其中海洋钻井平台占比最大,年均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其次是采油平台和海工辅助船,年均市场规模各约10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国内海工装备订单主要来源于南海等国内海工需求,年均市场规模约40亿一50亿美元。

    全球海工装备呈三格局态势,但界限日趋模糊。欧美企业处于第一阵营,主要集中在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承包以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韩国和新加坡处于第二阵营,在总装建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中国、阿联酋、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处于第三阵营,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未来海洋工程呈现往深海开采发展的趋势。由于陆地和浅海的石油钻采活动增景有限,石油消费持续增长和高油价lx动深海油气资源钻采日益活跃。浮式钻井平台和FPSo等海工产品适用于深海石油钻采,是未来海工装备主要发展方向。巴西和西非具有丰富深海油气资源,气候好于墨西哥湾和北海,将是未来海工市场主要增长点。

    利用后发优势,我国开始具备获得更多海工市场份额的实力。我国海工装备建造以国企为主导,虽然与韩国和新加坡船厂在研发实力、管理和生产效率上仍有一定差距,但发展较快,目前大部分海工产品都有涉足,特别是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方面。随着海工市场持续回暖,新韩两国厂商排期较满,我国凭借较好的前期建造经验积累,加上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南海油气开发带来的装备需求,以中远船务、中集来福士、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以及振华港机等为代表的海工装备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早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海工装备就被当作优化国内造船企业产品结构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而不断提及;国务院提到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海工装备被重点提及。“十二五”期间我国海工装备将迎来历史性发展大机遇。

    二、世界海工装备市场竞争格局

    海洋油气开发包括三个过程:物探、钻探和开发。海洋工程装备主要集中在钻探和开发过程,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固定式生产平台、FPSO 等生产装置和各种辅助船舶等。经过几十年发展,参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企业,按照业务特点和产品种类大致可分为三大阵营:

    欧美企业处于第一阵营,主要集中在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承包以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

 

    韩国和新加坡处于第二阵营,在总装建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中国、阿联酋、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处于第三阵营,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伴随着本轮海洋开发热潮的兴起,各国厂商也纷纷调整战略,加快产品升级提升竞争力,三分格局界限也日趋模糊。

 

    第一阵营欧美企业仍占主导地位。在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下,欧美企业已经基本退出了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领域,但凭借其长期开发海洋油气实践所积累的工程经验和技术储备,它们仍掌握着市场主导权。在总承包商领域,如Transocean、SBM、Prosafe、ENSCO 等掌握着世界大多数海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装备设计和油气田工程建设的主导权。在设计领域,Gusto MSC、Ulstein、F&G(已被中交股份收购)等占据主导。同时欧美企业仍是关键配套设备的供货商,如钻井包、动力定位系统和推进系统等专用设备。

    第二阵营多元化战略各有侧重。本世纪初,韩国以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三高”方针奠定了本国造船业的发展方向,而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降低造船业强周期性的重要补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造船强国,其在大型船舶建造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设施,同时“走出去,学进来”的发展模式也积累了强大的研发能力,因而它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重点在钻井船、FPSO、LNG-FPSO、FSRU 等船型海洋工程设备领域进一步发展,同时各船企也在积极寻求和欧美公司合作,向总承包商领域进发。新加坡作为世界修船中心,从修理、改装到建造,储备了深厚的技术和人才力量,完成了以钻井平台建造为主要业务的渐进式的发展过程。新加坡企业利用现有的遍布全球的修船设施/ 船厂和人员,强调在发展钻井平台建设的同时,将高附加值平台的修理、改装以及升级作为重要的业务补充。随着世界钻井装备需求的不断上升,这种战略倾向也逐渐显现出它的优势。目前新加坡企业仍然看好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FPSO 改装以及钻井平台维修升级市场,并把它们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也积极介入钻井船和FPSO 建造领域。

    第三阵营各自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中国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已经初具规模,虽然总体上还与韩国和新加坡的企业有一定差距,但部分已经开始进军高端领域,如中集来福士、上海外高桥船厂等已经在建造第6代半潜式钻井平台上具备一定经验,中远船务也承接了国内首艘钻井船的生产订单。根据《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海工装备年销售收入目标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同时随着南海深水开发的推进,都将促进国内海工装备行业的发展。巴西则计划投入巨资开发新发现的几个深海盐下大油田,该国政府也想借此振兴国内的造船业,通过以市场换技术来实现发展,鉴于其发现的油田属于深海区域,其对海工设备的需求集中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FPSO以及海工辅助船舶等。位于高纬度的俄罗斯目前已经和在冰区船舶建造占有优势的韩国船厂合作,积极开发适合冰区作业的海工设备。阿联酋的船厂也已经在建造自升式钻井平台领域初具规模,在阿拉伯湾和印度具备一定的区域优势。

    具体来讲,目前国外在承接海洋工程装备订单的企业主要有韩国的四大船企: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现代重工,新加坡的吉宝岸外与海事、胜科海事,阿联酋的Lamprell等。

    三、重点企业剖析

    1、三星重工

    公司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情况: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公司成立于1974 年,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历程:奠定基础(1974~1982 年)、1983 年与大成重工合并成为重工业巨头(1983~1989 年)、注重质量与规模扩张(1990~1994 年)、跳跃前进与重组(1995~1999 年)、成为全球一流造船集团(2000 年至今)。公司目前共有4 个事业部:造船&海洋工程、建筑工程、风电业务和动力控制。


1三星重工主要船厂介绍
 

船厂 船坞类型 大小(m) 其他说明
韩国巨济船厂 Dock No.1 干船坞 283X46 液化气船、钻井船
Dock No.2 干船坞 390X65 液化气船、钻井船、FPSO
Dock No.3 干船坞 640X98 集装箱船、液化气船、NG-FPSO
G1 Dock 浮船坞 270X52 油轮、钻井船、集装箱船
G2 Dock 浮船坞 400X55 LNG-FPSO,油轮,VLCC
G3 Dock 浮船坞 400X70 集装箱船,VLCC
G4 Dock 浮船坞 420X70 集装箱船,VLCC
G5 Dock 浮船坞 151X131 钻井平台
中国宁波船厂 1997年成立,主要负责船体分段、舱口盖和钢结构等建造,经过三期扩建,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
中国荣成船厂 2006年成立,主要负责船体分段、舱口盖和钢结构等建造经过二期扩建,年生产能力达20万吨。

    主要海工产品和竞争力分析:

    钻井船:作为市场领导者一直保持明显优势。自1996 年建成第一艘钻井船以来,三星重工一直注重在钻井船领域的技术研发,凭借在大型船舶建造方面的优势,目前三星重工能够从设计、采购和建造方面提供总包服务。从2000 年到2011 年,三星重工总共获得了42 艘钻井船订单,占到全球份额的48%左右,不过随着大宇造船和现代重工的在钻井船领域的崛起以及新加坡和中国的进入,加上公司生产排期饱满、可能存在的低价竞争抢单等因素,近年来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公司作为市场领导者仍保持着较大的竞争优势。同时在极地油气开采方面,公司2008 年从苏格兰Stena 钻探公司接获一份价值9.42 亿美元的钻井船订单,是世界上首艘可稳定用于北极浮冰海域作业的钻井船, 目前也正在与俄罗斯合作开发适合北极圈作业的钻井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两极丰富的油气资源开采提上日程,公司将有望继续在极地开发领域保持明显的竞争优势。


表2三星重工代表

关键词: 投资 专题 海洋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