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格局
从企业数量来看,中国规模以上建筑工程机械生产企业集中分布在华东地区,该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数为474 家,占全国的56.1%。中南地区建筑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数量为172 家,占全国总数的20.4%。而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企业数量占比均不到10%。
图1 中国建筑工程机械企业地理分布状况
产业集群方面,经过“十一五”的建设,我国工程机械产业产能90%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区,主要生产协作配套企业也是围绕这些地区展开的。主要产业集群为:以徐工集团为核心的徐州地区工程机械产业群;以中联重科、三一集团、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湖南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群;以山推、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方圆集团、小松、大宇(中国)有限公司等济宁、临沂、青州为集聚中心的山东工程机械产业群;以安徽合力、日立建机(中国)、常林股份、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工、柳工、上海华东建筑机械厂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长三角工程机械产业群。近几年,三一、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柳工等企业先后到长三角落户办厂或兼并企业,使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重要的集群和产品集散地。另外,四川成都、新津、泸州产业集群;广西柳州、玉林产业集群;厦门、晋江、泉州产业集群;京津冀豫产业集群;沈阳、抚顺产业集群基地等也是我国工程机械很有发展活力的地区。
二、企业梯队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现有的竞争格局是经济发展中常说的“雁型模式”,即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凭借在研发、制造和服务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处于领头雁的地位,引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徐工、三一、中联属于第一梯队。柳工、山推和厦工等企业凭借其在传统土方领域的优势,排在第二梯队。其它企业,如常林股份、安徽合力等,则属于第三梯队,无论在销售收入方面,还是在利润方面都远低于第一和第二梯队。
过去5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业内企业营业收入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但是增速差异比较明显。例如,三一重工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52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3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0%;柳工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55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54亿元,复合增长率29%;山河智能营业收入从2006年6.4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8%。随着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缓,竞争实力更强的龙头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增速,业绩分化是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主题。
根据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的发展经验,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是其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印度、巴西和印尼等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因此,近年来国内主要工程机械企业加速国际化战略布局。以三一重工为例,已经基本完成全球研发和生产基地布局,在美国、德国、印度、巴西和印尼都有在建或拟建产业园,规划总投资额超过40亿元。预计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大发展在2013年前后。
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均纷纷看好发展前景,到“十二五”末期,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规划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柳工、厦工销售额目标为500亿元。行业龙头公司未来五年的目标销售收入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30%之间, 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三一、中联、柳工的重要增长点在于挖掘机与起重机等新开拓市场的快速增长,增长的动力一方面是因为新产品的业绩基数较低,另一方面龙头公司的综合竞争力较强。徐工集团2011年超过800亿元(09 年收入为500亿元,是徐工机械上市公司规模的2 倍以上) ,集团承诺挖掘机等主要资产将注入上市公司,假设集团大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徐工机械的年销售额增速预计将在30%左右。
表1 工程机械主要上市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资料来源:CMMA整理
行业内公司未来增长的主要途径:一是扩大产品覆盖范围,通过产品线的延伸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效应;二是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在全国市场已布局完成后,国外市场的拓展将成为发展的重点地区。
而这两个方面战略的成功实施,都需要以行业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新产品领域的成功拓展需要比现有竞争对手有更强的竞争能力,海外市场的进入需要与国际一流公司同台竞技。因此,重点打造产品力、营销力并形成综合竞争优势,是制胜的关键。